|
至后 / 作者:黃庚 |
道人坐茅宇,獨抱無弦琴。
對此景物變,夕云散還陰。
雨氣一簾潤,云意千山深。
新陽暢微暄,疏花點孤林。
芳時坐消歇,孰同歲寒心。
孤梅發清夜,庭樹驚棲禽。
|
|
至后解釋: 《至后》是一首宋代的詩詞,作者黃庚。詩中描繪了一位道士坐在茅草屋內,獨自擁抱著一把沒有弦的古琴。詩人觀察周圍景物的變化,夕陽的云彩逐漸散去,天空重新陰沉。雨氣輕柔地滋潤一簾窗戶,濃密的云意籠罩著千山萬壑。初春的陽光微溫而宜人,稀疏的花朵點綴著孤寂的林間。這是一個芳菲時節,但是詩人卻感到疲倦,與寒冷的歲月心境相悖。孤寂的梅花在清寂的夜晚綻放,庭院中的樹木驚起了棲息的鳥兒。
這首詩詞展現了一種淡泊寧靜的意境。道人坐在茅屋中,與自然相伴,抱著無弦琴,象征著他內心的寧靜和對世俗欲望的超脫。詩中的景物變化,如夕陽的消散、雨水的滋潤和云意的深邃,反映出自然界的變幻和無常。而詩人對于繁花背后的疲倦和孤寂,以及孤梅清夜和驚飛的鳥兒,表達了對人世間的感慨和對寂寞孤獨的思考。
這首詩詞通過描繪自然景物和表達內心情感,表現出詩人超脫塵世的心境和對人生的思考。它讓人感受到一種恬靜與淡泊的氛圍,同時也呈現出人與自然相融的美好意境。通過對琴、云、雨、花、梅和鳥等元素的運用,詩人以簡潔而富有意境的語言,給人以思考和想象的空間。整首詩詞以淡雅的筆觸描繪了一幅寧靜恬淡的畫面,讓讀者在細膩的描繪中感受到詩人內心的寧靜與超然。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