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奉和裴侍中將赴漢南留別座上諸公 / 作者:劉禹錫 |
金貂曉出鳳池頭,玉節前臨南雍州。
暫輟洪爐觀劍戟,還將大筆注春秋。
管弦席上留高韻,山水途中入勝游。
峴首風煙看未足,便應重拜富民侯。
|
|
奉和裴侍中將赴漢南留別座上諸公解釋:
《奉和裴侍中將赴漢南留別座上諸公》是唐代劉禹錫創作的一首詩詞。下面是該詩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金貂曉出鳳池頭,
黃昏前到南雍州。
暫輟洪爐觀劍戟,
再將大筆注春秋。
管弦席上留高韻,
山水途中入勝游。
峴首風煙看未足,
便應重拜富民侯。
譯文:
黎明時分,金貂從鳳池頭出發,
黃昏之前,抵達南雍州。
暫時停下洪爐,觀賞劍戟,
然后再次用筆記錄春秋史事。
留下美妙的音韻在管弦席上,
在旅途中欣賞著美麗的山水風景。
峴首的風煙景色看得還不夠,
應該再次向富民侯致敬。
詩意:
這首詩是劉禹錫為裴侍中赴漢南時所作,表達了對裴侍中的敬重和告別的情感。詩中描繪了金貂清晨離開鳳池的場景,裴侍中行至南雍州的時候已是黃昏。他暫時停下來,觀賞劍戟,再次用筆記錄春秋歷史。在管弦席上,留下了高雅的音韻。他在旅途中欣賞著美麗的山水風景,但對于峴首的風煙景色,他覺得還不夠,因此表示應該再次向富民侯致敬。
賞析:
這首詩以描寫裴侍中的行程為主線,通過對景物和情感的描繪,展示了作者對裴侍中的敬重和告別之情。詩中使用了豐富的意象和修辭手法,如金貂、鳳池、洪爐、劍戟等,使詩詞更具藝術感和表現力。通過將裴侍中赴漢南的旅途與山水風景相結合,表達了詩人對自然景色的贊美和對裴侍中的深情告別。整首詩情感真摯,意境優美,展現了唐代文人的情感表達和詠史抒懷的才華。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