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覽古四十二首 其十 / 作者:楊維楨 |
任安與田仁,周仕將軍門。
廝養惡嚙馬,實坐貧失身。
發忿騎奴席,拔刀徒自分。
不會趙少府,何時別奴群。
乃知圣賢仕,端不與賤貧。
|
|
覽古四十二首 其十解釋: 《覽古四十二首其十》是元代詩人楊維楨創作的一首詩詞。以下是該詩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中文譯文:
任安與田仁,周仕將軍門。
廝養惡嚙馬,實坐貧失身。
發忿騎奴席,拔刀徒自分。
不會趙少府,何時別奴群。
乃知圣賢仕,端不與賤貧。
詩意:
這首詩描繪了一個社會現象,詩人抱怨了官場上的許多不正之風和人際關系的復雜性。詩中通過對兩位人物的描寫,表達了詩人對社會現象的不滿和對貧窮者的同情。
賞析:
這首詩的寫作背景是元代的官場。詩人以兩位人物的對比來表達他對社會現象的看法。首先,詩中提到了任安和田仁,他們是兩個不同的人物,一個是任安,一個是田仁。他們雖然都在將軍門下做官,但他們的命運截然不同。詩中提到,任安被廝養惡馬咬傷,坐實窮困失去了官位,而田仁則沒有遭遇類似的不幸。這種對比表達了詩人對社會不公的不滿和對命運的嘲諷。
其次,詩人通過描述任安的行為和情緒來表達自己的態度。詩中提到,任安發怒時騎在奴仆的床上,拔刀自行分割,這種行為顯示了他的憤懣和不滿。然而,他卻無法擺脫自己的困境,不知道何時能夠擺脫奴仆的身份。這種描寫傳遞了詩人對無法改變社會現象的無奈和失望。
最后,詩人用反問句表達了自己的觀點。他說不懂得如何效仿趙少府,也不知道何時才能夠擺脫奴群。這種反問表達了詩人對圣賢仕宦之道的向往和對貧窮地位的不滿。詩人認為真正的圣賢士人應當遠離低賤和貧窮的地位。
總之,這首詩通過對兩位官員的對比描寫,表達了詩人對社會現象的不滿和對貧窮者的同情。它展示了元代官場的黑暗和社會等級的不公,同時也抒發了詩人對圣賢仕宦之道的向往。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