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荊釵曲 / 作者:楊維楨 |
扶風女,行如有嬖,貌如鐘離春。
三十不肯嫁,獨識五噫君。
荊釵服終身,井臼操必親。
舉案上食如大賓。
如何會稽守,糟糠告去如市人。
|
|
荊釵曲解釋: 《荊釵曲》是元代楊維楨的一首詩詞,下面是該詩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荊釵曲》中文譯文:
扶風女,行如有寵愛,
容貌美如鐘離春。
三十歲不愿嫁,
唯有懂得五噫君。
身披荊釵終生,
井臼操持必須親。
桌上的食物如盛宴。
她是如何會稽守的,
像個市井之人,卻告別了貧困。
詩意和賞析:
《荊釵曲》描繪了一個扶風女子的形象。她行動中帶有嬖愛的痕跡,容貌美麗如同春天的花朵。然而,盡管已經三十歲,她卻不愿意嫁人,只有她懂得五噫君的重要性。她毅然選擇了戴上荊釵,并承擔起井臼的勞作,表示她將一生與家庭和務農緊密相連。盡管她的地位低微,但她卻能將飯菜擺得像是盛宴一樣。詩中問道如何能夠做到如此賢淑,她卻告別了貧困,宛若市井之人一般。
這首詩以簡潔的語言塑造了一個扶風女子的形象,通過描述她的容貌和行動,展現了她的個性和崇高的品德。詩中的“荊釵”象征著她選擇了持家的人生,她不愿嫁人,卻選擇了將一生奉獻給家庭和農田。她以勤勞和賢淑的態度來面對生活,不顧自己的地位低微,將平凡的飯菜擺設得像是盛宴,展現了她的精神追求和獨特的生活方式。
整首詩以簡潔明了的語言表達了女子的堅持和選擇,彰顯了她的品德和價值觀。通過對細節的描寫和形象的塑造,詩人成功地展現了這個女子的形象,使讀者對她的形象和內心世界留下深刻的印象。這首詩詞以其樸素而深刻的描寫,傳達了對執著和勤勞生活態度的贊美,同時也折射出了元代社會對女性角色的期望和價值觀。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