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送工部張侍郎入蕃吊祭(時張兼修史) / 作者:劉禹錫 |
月窟賓諸夏,云官降九天。
飾終鄰好重,錫命禮容全。
水咽猶登隴,沙鳴稍極邊。
路因乘驛近,志為飲冰堅。
毳帳差池見,烏旗搖曳前。
歸來賜金石,榮耀自編年。
|
|
送工部張侍郎入蕃吊祭(時張兼修史)解釋:
《送工部張侍郎入蕃吊祭(時張兼修史)》是一首唐代劉禹錫創作的詩詞。以下是詩詞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中文譯文:
月窟賓諸夏,
云官降九天。
飾終鄰好重,
錫命禮容全。
水咽猶登隴,
沙鳴稍極邊。
路因乘驛近,
志為飲冰堅。
毳帳差池見,
烏旗搖曳前。
歸來賜金石,
榮耀自編年。
詩意:
這首詩詞是劉禹錫為送別工部侍郎張兼修赴蕃地祭祀而作。詩中描繪了張侍郎前往蕃地的情景,并表達了對他的贊賞和祝福。
賞析:
這首詩詞通過描繪自然景物和行程中的細節,表達了對張侍郎的贊美和祝福之情。詩的前兩句寫月亮在洞窟中照耀著各個夏族的賓客,云官從九天降臨。這里描繪了蕃地的神秘和宏大之處。
接下來的兩句“飾終鄰好重,錫命禮容全”是對張侍郎品德和能力的稱贊。他在送別之際,以一身崇高的品德和完美的儀容來裝飾自己,以示對祭祀事宜的重視。
接下來的兩句“水咽猶登隴,沙鳴稍極邊”表達了張侍郎行程的艱辛。他不畏艱險,跋山涉水,穿越沙漠,前往蕃地執行任務。
再接下來的兩句“路因乘驛近,志為飲冰堅”表達了張侍郎堅定的決心和意志力。他堅守初心,不畏艱難,決心要完成使命。
接下來的兩句“毳帳差池見,烏旗搖曳前”描繪了張侍郎抵達蕃地的情景。他看到了遙遠的毳帳(蕃地居民的帳篷)和搖曳的烏旗,這是他進入蕃地的標志。
最后兩句“歸來賜金石,榮耀自編年”表達了對張侍郎歸來后的期待和祝福。詩人希望他能成功完成任務,歸來后得到賞識和榮耀,留下輝煌的事跡,載入史冊。
整首詩以自然景物和行程細節為背景,通過對張侍郎的稱贊和祝福,表達了對他的敬佩和期望,展示了他的勇氣、決心和品德。通過描繪蕃地的神秘和邊境的艱險,詩人進一步突出了張侍郎的英雄形象。整首詩意蘊含深厚,語言優美,表達了對英勇的將領和忠誠的官員的贊美之情。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