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半云軒詩 / 作者:楊維楨 |
我有山中屋,與云相伴之。
云去何所去?云歸何所歸?云靜我心住,云動我意飛,一動與一靜,陰陽互根依。
是為古心法,我儒不能非。
|
|
半云軒詩解釋: 《半云軒詩》是元代詩人楊維楨的作品。這首詩通過描繪作者山中的屋子與云相伴的景象,表達了作者對云的思考和感悟。
詩意:
詩人以自己山中的屋子為背景,與云相伴,思考云的行蹤和歸宿。作者寄托了自己的情感和思緒于云的靜動之間,將云與自己的內心進行了對應。云的靜和動相互依存,形成了一種陰陽交融的關系。詩人將這種現象視為一種古老的心法,表明自己作為一位儒家學者,對于這種古老智慧的認同和理解。
賞析:
這首詩以簡潔的語言展示了作者與云相伴的情景,并通過對云的觀察和思考,表達了自己的思緒和感悟。詩中的“云靜我心住,云動我意飛”一句,把云的靜態和動態與作者的內心和意念聯系在一起,形成了一種微妙的共鳴和情感交流。通過對云的描繪,詩人傳達了一種超越物質世界的意境,使讀者可以感受到詩人內心的寧靜與飛揚。
此外,詩人將云的靜與動視為一種陰陽互根依的現象,顯示了作者對儒家哲學的理解和認同。陰陽是中國古代哲學中的重要概念,代表了宇宙間事物的相互作用和和諧。通過將云的靜態和動態與陰陽的關系聯系起來,詩人表達了自己對于這種古老智慧的崇敬和認同。
《半云軒詩》通過簡潔的語言和意象,將作者與云的相伴之情與內心的思緒融為一體,展示了作者的情感和對古老智慧的理解。這首詩給予讀者一種超越物質世界的感受,引發人們對于自然與人心之間關系的思考。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