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遙賀白賓客分司初到洛中,戲呈馮尹 / 作者:劉禹錫 |
西辭望苑去,東占洛陽才。
度嶺無愁思,看山不懊來。
冥鴻何所慕,遼鶴乍飛回。
洗竹通新徑,攜琴上舊臺。
塵埃長者轍,風月故人杯。
聞道龍門峻,還因上客開。
|
|
遙賀白賓客分司初到洛中,戲呈馮尹解釋:
《遙賀白賓客分司初到洛中,戲呈馮尹》是唐代劉禹錫創(chuàng)作的一首詩詞。以下是詩詞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中文譯文:
西辭望苑去,東占洛陽才。
度嶺無愁思,看山不懊來。
冥鴻何所慕,遼鶴乍飛回。
洗竹通新徑,攜琴上舊臺。
塵埃長者轍,風月故人杯。
聞道龍門峻,還因上客開。
詩意:
這首詩以洛陽為背景,表達了詩人對于友人白賓客來到洛陽的歡迎之情。詩人在詩中表達了對友人到來的喜悅之情,同時也描繪了洛陽的風光和歷史背景。
賞析:
詩的第一句“西辭望苑去,東占洛陽才”,表達了白賓客離開望苑向東來到洛陽的情景。"西辭望苑去"意味著離開了望苑,指向西方;"東占洛陽才"則表示抵達洛陽,占據(jù)了洛陽的文化氛圍。詩人通過這樣的描寫,展現(xiàn)了洛陽作為唐代文化中心的重要性。
接下來的兩句“度嶺無愁思,看山不懊來”,表達了詩人在旅途中沒有愁苦的思緒,對于旅途的美景充滿了喜悅。詩人把旅途比喻成度過一座山嶺,但他并沒有感到疲憊和懊悔,反而欣賞著沿途的山水風景。
下一聯(lián)“冥鴻何所慕,遼鶴乍飛回”,通過描繪鴻雁和鶴的動態(tài),表達了友人來到洛陽的喜悅之情。鴻雁是北方候鳥,而鶴則是南方的象征,它們的出現(xiàn)象征著友人的到來,給詩人帶來了喜悅和驚喜。
接下來的兩句“洗竹通新徑,攜琴上舊臺”,描述了詩人與友人一同游覽洛陽名勝的情景。友人帶領(lǐng)詩人游覽洛陽,選擇了一條通往新景點的小徑,一同攀登古老的臺階,享受著美景和音樂。
最后兩句“塵埃長者轍,風月故人杯。聞道龍門峻,還因上客開”,表達了對友人的敬意和贊美。詩人說到“塵埃長者轍”,指的是友人長途跋涉而來的辛勞;“風月故人杯”則是指友人與詩人一同共享美酒,暢談風月之事。最后兩句提到“龍門峻”,意味著友人的高尚品格和才華,友人的到來讓洛陽的名門之士也感到開心和歡迎。
這首詩詞以洛陽為背景,通過描繪友人到來的喜悅和對洛陽風景的贊美,表達了詩人對友人的歡迎和這首詩詞的中文譯文如下:
西辭望苑去,東占洛陽才。
離開望苑向西方出發(fā),占據(jù)洛陽的才華和氣魄。
度嶺無愁思,看山不懊來。
跨越山嶺沒有憂愁之思,觀賞山景心情愉悅。
冥鴻何所慕,遼鶴乍飛回。
黑暗中的鴻雁向往何處,遼闊的鶴群突然飛回。
洗竹通新徑,攜琴上舊臺。
洗凈竹子開辟新的小徑,攜帶琴音登上古老的臺階。
塵埃長者轍,風月故人杯。
長時間積聚的塵埃在路上,風月之間與故友共飲。
聞道龍門峻,還因上客開。
聽說龍門險峻,因為尊貴的客人而打開。
這首詩詞以洛陽為背景,詩人劉禹錫以歡迎友人白賓客初到洛陽為主題,表達了對友人的喜悅之情和對洛陽風景的贊美。詩中描繪了友人從望苑來到洛陽的情景,描述了行程中的愉快和歡迎的氛圍。同時,通過對自然景物的描繪,展現(xiàn)了洛陽的美麗和友人的高尚品質(zhì)。整首詩詞情感明朗,描寫細膩,展示了唐代文人的豪情壯志和對友情的珍視。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