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和令狐相公南齋小宴聽阮咸 / 作者:劉禹錫 |
阮巷久蕪沉,四弦有遺音。
雅聲發蘭室,遠思含竹林。
座絕眾賓語,庭移芳樹陰。
飛觴助真氣,寂聽無流心。
影似白團扇,調諧朱弦琴。
一毫不平意,幽怨古猶今。
|
|
和令狐相公南齋小宴聽阮咸解釋:
中文譯文:
在令狐相公的南齋小宴上聽阮咸演奏琴
阮巷已經久遠而虛無,但琴聲依然傳承。優雅的音樂從他蘭室中發出,引發遙遠的思緒,含含在竹林中。
座位上的眾多賓客都被音樂所感動,庭院中的芳樹隨著音樂而移動,投下一片陰涼。酒杯中的酒助長真正的情感,我靜靜地聆聽,沒有流動的心思。
阮咸的身影像白色的折扇一樣,他的琴聲與朱弦的琴聲和諧共鳴。他表現出一絲不平的情緒,帶著古老的幽怨,卻依然和現在一樣。
詩意和賞析:
這首詩是劉禹錫寫給令狐相公南齋小宴上聽阮咸演奏琴的贊美之詞。詩中展示了詩人對阮咸琴音的贊美和欣賞。
詩人將阮巷久遠而虛無的情感與阮咸的琴音聯系在一起,表示雖然時光流轉,但音樂的永恒卻依然存在。阮咸的琴聲在令狐相公的蘭室中優雅地傳出,引發詩人遙遠的思緒,他仿佛置身于竹林之中,感受到那種幽靜的氛圍。
詩人描述了宴會上的場景,座位上的賓客都被阮咸的音樂所感動,庭院中的芳樹因為音樂的存在而隨著音樂而搖曳生姿。酒杯中的酒作為音樂的陪襯,增強了真正的情感,詩人靜靜地聆聽這美妙的音樂,沒有流動的心思。
詩中還描寫了阮咸的形象,他的身影像白色的折扇一樣,與朱弦的琴聲和諧共鳴。詩人將他的琴聲與古老的幽怨聯系在一起,表達了一絲不平的情緒,同時也表示這種情緒不僅存在于古代,也適用于現在。
整首詩以音樂為主題,通過描繪音樂的美好與情感的流露,表達了詩人對阮咸琴音的贊美和欣賞,并傳遞了音樂的永恒存在和情感的共鳴之意。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