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送經理官黃侯還京 / 作者:楊維楨 |
天子龍飛定兩都,山川草木盡昭蘇。
三吳履畝難為籍,四海均田喜有圖。
海市魚鹽開斥鹵,泖鄉■稏熟膏腴。
賞功行見承殊渥,此地重分漢以符。
注:■——“禾罷”
|
|
送經理官黃侯還京解釋: 《送經理官黃侯還京》是元代詩人楊維楨的作品。本詩以送別黃侯歸京的場景為背景,通過描繪天子巡游、山川美景、土地豐饒等元素,表達對黃侯辛勤工作的贊美和對他功績的認可。
詩中首先提到"天子龍飛定兩都",表明天子巡游至兩都(指南京和大都)已經圓滿結束,彰顯了皇帝的威嚴和權力。接著描述了山川草木顯得特別美麗,尤其是昭蘇地區,展示了大自然的壯麗景色。
接下來,詩人提到了三吳地區,指代江南地區的吳、越、楚三個州,表達了這片土地人口眾多、土地肥沃,但也暗示了勞動的艱辛,耕種困難的情況。而四海均田則是指土地平均分配,這是一種對社會公平和繁榮的謳歌。
詩中還出現了海市魚鹽,描述了海洋貿易的繁榮景象,魚鹽是指海產品和鹽巴,展示了經濟繁榮和交流的興盛。泖鄉■稏熟膏腴,泖鄉是指泗州,■代表禾罷,指禾稻已經成熟豐收,土地肥沃。
最后,詩人贊揚了黃侯的功績,并表示這片土地將以漢代的方式來重新分配。這里的"重分漢以符"意味著對黃侯的表彰和獎賞,將他的功績與漢朝的治理方式相提并論,彰顯了黃侯在政務中的卓越表現。
整首詩通過描繪自然景觀、社會現象和對黃侯的贊美,展現了元代社會的繁榮和治理的重要性。同時,詩中還融入了對自然和人類勞動的贊美,以及對公平與獎勵制度的呼喚,具有一定的時代意義和思想內涵。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