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贈饒白雪教諭攝懷安尹 / 作者:楊維楨 |
幾年避地客天涯,岊水東邊曾卜家。
樂與諸生談俎豆,閑從父老問桑麻。
兵前坤軸延秦火,亂后天河斷漢槎。
僅有藍田文學椽,攝官不忍剝瘡痂。
|
|
贈饒白雪教諭攝懷安尹解釋: 《贈饒白雪教諭攝懷安尹》是元代楊維楨的一首詩詞。這首詩描述了作者多年流亡在外,思念家鄉和親友的心情,同時也表達了對故鄉的關注和憂慮。
詩意:
詩人多年以來一直身處異地,遠離故鄉。他曾經住在東邊的岊水之畔,對于這片土地有著深厚的感情。他愿意與年輕的學生們暢談古樂和禮儀,與老人們閑談農桑之事。然而,在戰亂前,他見證了秦朝的興盛;在戰亂之后,他目睹了天河斷流和漢槎的破碎。唯一留下的,只有藍田的文學和知識。作為一位攝政官,他不忍心剝奪人民的痛苦。
賞析:
這首詩以流亡的身份為背景,既表達了詩人對家鄉的思念,又表達了對社會動蕩的關注。詩中描繪了詩人在異地的生活,描述了他與學生們的交流和與老人們的交談,展現了他關心故鄉百姓的情懷。詩人通過對秦朝和戰亂后的景象的描繪,展示了他對歷史的了解和對社會變遷的觸動。最后,他以藍田文學椽的形象表達了對文化和知識的珍視,同時表達了他作為攝政官的擔當和善良。
這首詩詞通過簡潔而富有意境的語言,表達了詩人內心深處的情感和對社會變遷的思考。詩人對家鄉的思念、對人民的關懷以及對文化的珍視,都融入了詩中,給人以深刻的印象。整首詩抒發了作者對家鄉和人民的深情,表達了他作為一位攝政官的擔當和責任感。讀者在賞析這首詩詞時,可以感受到作者對故鄉的眷戀和對社會動蕩的憂慮,也可以思考人文精神和文化傳承的重要性。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