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孔巢父 / 作者:楊維楨 |
孔巢父,竹溪流。
竹溪之水可飲牛,胡為去干肉食謀?孔巢父,盍歸來?河
北虎幸斃,河中虎方威。
孔巢父,不歸去。
十年東海迷煙霧,釣竿空負珊瑚樹。
|
|
孔巢父解釋: 《孔巢父》是元代詩人楊維楨的作品,這首詩描繪了一個人物孔巢父的故事。雖然沒有具體描述孔巢父的經歷和形象,但通過詩中的景物和隱喻,展現了作者對孔巢父堅守初心、不屈不撓的贊賞。
詩中以竹溪流作為背景,表現了自然界的寧靜與和諧。詩人提到竹溪之水可飲牛,暗示著這里的水源豐富充足,給人一種寧靜和富足的感覺。然而,孔巢父卻離開了這樣的環境,去追求干肉食的謀求。這里的肉食可以理解為物質欲望和功名利祿,而孔巢父卻選擇離開這種追逐,歸隱田園,堅守自己的理想。
詩中的河北虎和河中虎可以理解為權貴和勢力的象征,虎在這里代表兇猛和威嚴。河北虎幸斃,河中虎方威,暗示著權貴之間的斗爭和更替。而孔巢父卻沒有受這種權勢的誘惑,他選擇了不歸去,堅守自己的信念和原則。
最后兩句詩"十年東海迷煙霧,釣竿空負珊瑚樹"表達了孔巢父離開后的遺憾和失望。東海迷煙霧暗示了孔巢父在追求夢想的旅途中遭遇了困難和迷茫,而釣竿空負珊瑚樹則表達了他辛勤努力卻沒有獲得預期收獲的無奈。
整首詩通過對孔巢父的描述,表達了作者對堅守初心、追求理想的人的贊美和敬佩??壮哺干釛壒γ?,選擇歸隱田園,堅守自己的信念,這種精神力量在現實生活中也是值得我們借鑒和學習的。詩中的自然景物和隱喻的運用,增加了詩的意境和含義,使讀者在閱讀中能夠感受到孔巢父的堅守和人生選擇所帶來的深遠意義。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