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和蔡彥文題虞伯生張伯雨倡和帖 / 作者:楊維楨 |
髯駕已聞攀鼎水,劫灰又見話昆池。
劍藏玉幾山中記,筆記玄卿天上碑。
舊譜紫霞吹鶴骨,新章白雪寫烏絲。
逃身我未學仙去,何處還丹日月遲。
|
|
和蔡彥文題虞伯生張伯雨倡和帖解釋: 詩詞:《和蔡彥文題虞伯生張伯雨倡和帖》
中文譯文:
髯駕已聞攀鼎水,
劫灰又見話昆池。
劍藏玉幾山中記,
筆記玄卿天上碑。
舊譜紫霞吹鶴骨,
新章白雪寫烏絲。
逃身我未學仙去,
何處還丹日月遲。
詩意和賞析:
這首詩是元代楊維楨所作的《和蔡彥文題虞伯生張伯雨倡和帖》。詩中描繪了詩人與蔡彥文共同贊美虞伯生和張伯雨的畫作,表達了對仙境和傳世文化的向往和思考。
詩的開頭兩句“髯駕已聞攀鼎水,劫灰又見話昆池。”意味著詩人已經聽說過攀鼎水和昆池的故事,這是指傳世文化中的仙境之地。通過這樣的描寫,詩人表達了對神話傳說和仙境的向往,同時也體現了傳統文化對他的影響和啟發。
接下來的兩句“劍藏玉幾山中記,筆記玄卿天上碑。”表達了詩人對傳世文化中的重要人物和事件的追憶。劍藏玉幾是指傳說中的神仙張果老,筆記玄卿則是指傳說中的文人神仙文徵明。這些人物和事件在傳世文化中扮演著重要的角色,詩人通過提及它們,表達了對文化傳統的敬仰和珍視。
接下來的兩句“舊譜紫霞吹鶴骨,新章白雪寫烏絲。”則是在描述傳世文化中的藝術形象。紫霞、鶴骨、白雪和烏絲都是傳世文化中常見的意象,象征著高潔和美好。詩人通過這樣的描繪,展示了對藝術和美的追求。
最后兩句“逃身我未學仙去,何處還丹日月遲。”則抒發了詩人自身的心境和追求。詩人對仙境和神仙的向往雖然強烈,但他認識到自己尚未達到修仙的境界,希望能夠在日后的某個時刻實現這個愿望。這表達了詩人對超越塵世的追求和對人生意義的思考。
整首詩通過描繪傳世文化中的仙境、人物和意象,表達了詩人對傳統文化的熱愛和向往,同時也展示了他對個人境界和人生意義的思考。這種對傳世文化的贊美和對超越塵世的追求,體現了楊維楨的文化情懷和思想內涵。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