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覽古四十二首(錄三十四首) / 作者:楊維楨 |
董卓劫慈明,次以及伯喈。
子龍獨何人,啖笑卻啀啀。
高視梁碭上,片云卷而懷。
古來高世士,塵埃豈能埋。
¤
|
|
覽古四十二首(錄三十四首)解釋: 《覽古四十二首(錄三十四首)》是元代楊維楨所作的一首詩詞。以下是它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中文譯文:
董卓劫慈明,
次以及伯喈。
子龍獨何人,
啖笑卻啀啀。
高視梁碭上,
片云卷而懷。
古來高世士,
塵埃豈能埋。
詩意:
這首詩詞通過幾句簡潔而富有意境的文字,描繪了一幅歷史人物和景象的畫面。雖然沒有具體提及人物的姓名,但通過暗示和隱喻,表達了一種對歷史英雄壯舉的贊美和敬仰之情。
賞析:
這首詩詞以簡練而富有意境的語言,勾勒出了歷史上一些重要人物和場景的形象。通過描述董卓劫掠慈明、接著又是次和伯喈的事跡,展示了歷史的悲壯和變遷。而在這個背景之下,詩人提到了一個人物“子龍”,他是劉備的字,暗示了這個人物的偉大和特殊。接下來的一句“啖笑卻啀啀”,表達了這個人物的豪情和豪邁,似乎在面對困境時仍然能夠保持樂觀和堅韌。詩中還提到了“高視梁碭上”,這是在描述子龍的高尚品質和遠大志向,以及他在梁碭山上展望未來的場景。最后一句“古來高世士,塵埃豈能埋”,表達了詩人對歷史英雄的崇敬之情,認為他們的偉業是無法被時間和塵埃所掩埋的。
這首詩詞通過簡練而富有意境的語言,勾勒出歷史人物的形象,展示了歷史的悲壯和變遷。同時,通過對特定人物的隱喻和暗示,表達了對歷史英雄的贊美和敬仰之情。整體上,這首詩詞通過抒發對歷史英雄的敬仰和對歷史變遷的思考,使讀者感受到歷史的博大和人物的偉大,引發人們對歷史和英雄的思考和反思。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