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覽古四十二首(錄三十四首) / 作者:楊維楨 |
要離爇妻子,大盜空沽名。
峨峨南文山,光焰日月青。
婦義終一醮,臣道無改要。
寧戴一天死,不載二地生。
尚憐廣西地,有愧顏家兄。
|
|
覽古四十二首(錄三十四首)解釋: 《覽古四十二首(錄三十四首)》是元代楊維楨的一首詩詞。以下是對該詩詞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中文譯文:
要離棄妻子,成為大盜只為名聲。峨峨聳立的南文山,光芒照耀著日月蒼青。婦道的真義只有一次婚姻,臣道卻無法改變其要求。寧愿戴上頭巾宣告死亡,也不愿去承受流離失所的生活。仍然懷念廣西的土地,對顏家兄弟感到愧疚。
詩意:
這首詩詞描繪了一個離別妻子、追求名聲的人的內心掙扎和價值觀的沖突。詩人表達了對女性婚姻忠貞的贊美,將其視為婦道的真義。同時,詩人也表達了對臣道的堅守,暗示自己無法放棄道義和責任。最后,詩人表達了對故鄉的懷念和對親人的愧疚之情。
賞析:
這首詩詞以簡潔明了的語言展現了詩人內心的矛盾和抉擇。詩人通過對婦道和臣道的對比,凸顯了他面臨的道德困境。他在選擇追求名聲和功業時,同時也意識到了對妻子和家庭的背離。這種內心掙扎和矛盾使得詩詞充滿了情感和思考的深度。
詩中的南文山形容峻峭高聳,光芒日月青,以其雄偉的景象來映襯詩人內心的糾結和偉大的抉擇。廣西的地名則體現了詩人對故鄉的眷戀之情,并暗示了他對家人的愧疚,這也是他對名利的反思和警示。
這首詩詞通過簡練而富有意蘊的語言,展現了作者對婚姻、道義和家庭的思考和選擇。它既反映了元代社會對婦道和臣道的重視,也折射出個人在名利和家庭責任之間的掙扎。整首詩詞充滿了深情和哲理,給人以思考與共鳴的空間。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