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鷓鴣天 是歲九日陪御史中丞來游,即席賦鷓 / 作者:姜彧 |
一代衣冠共勝游。
晉陽祠宇若為酬。
溪山影里聯金勒,簫鼓聲中倒玉舟。
蒼壁秀,錦屏幽。
留連一醉也風流。
生平適脫一字能如此,不信青山
|
|
鷓鴣天 是歲九日陪御史中丞來游,即席賦鷓解釋: 《鷓鴣天》是元代姜彧的詩作,以下是對該詩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詩詞的中文譯文:
一代衣冠共勝游。
晉陽祠宇若為酬。
溪山影里聯金勒,
簫鼓聲中倒玉舟。
蒼壁秀,錦屏幽。
留連一醉也風流。
生平適脫一字能如此,
不信青山
詩意:
這首詩詞描述了姜彧陪同御史中丞游玩的情景。他們一同游覽,穿著華麗的衣冠,共享勝利的榮耀。晉陽的祠堂似乎是為了迎接他們而修建的。在溪山的影子中,金色的勒石相互連接,簫和鼓的聲音中,玉舟翻倒。墻壁青翠秀麗,屏風上的圖案幽深美麗。留連其中,一次醉酒也顯得風情萬種。姜彧的才華能夠在生平中只脫下一個字,就能寫出如此優美的詩詞,這一點令人難以置信。這是在向青山表達敬意。
賞析:
《鷓鴣天》是一首以景物描寫為主的詩詞,通過描繪游玩的場景,表達了詩人對自然美和藝術美的贊美。詩中運用了生動的意象和對比手法,展現了大自然與人類文化的和諧共生。
首先,詩人描繪了游玩的場景,衣冠鮮艷的人們一同出游,彰顯了他們的榮耀和成功。晉陽的祠堂仿佛是為了款待他們而修建的,顯示了對他們的尊敬和慶賀。
其次,詩人通過溪山的影子、聯結的金勒、簫鼓的聲音和倒翻的玉舟等細節描寫,展現了自然景色和人類藝術的交融。溪山影里的金勒連接在一起,象征著人與自然的和諧關系。簫和鼓的聲音中,玉舟翻倒,表達了音樂和藝術的力量。這些描寫使詩詞充滿了生動的畫面感和音樂感。
最后,詩人描述了蒼壁和錦屏的美麗,展現了自然之美和藝術之美的結合。蒼壁和錦屏都有著精致的圖案和細膩的色彩,給人以美的享受。詩人在其中留連,一次醉酒也成為一種風情。
整首詩以景物描寫為主,通過對自然景色和人類文化的描繪,表達了對美的追求和贊美。姜彧以簡潔明快的語言,勾勒出了詩中的畫面和情感,讓讀者感受到了大自然和藝術帶來的美妙和激動。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