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清平樂 應制 / 作者:王庭筠 |
瓊枝瑤月。
簾卷黃金闕。
宮鬢蛾兒雙翠葉。
點綴離南鬧雪。
東風扇影低還。
紅云不隔天顏。
夜夜華燈萬樹,年年碧海三山。
|
|
清平樂 應制解釋: 《清平樂應制》是元代作家王庭筠創作的一首詩詞。以下是該詩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清平樂應制
瓊枝瑤月。
簾卷黃金闕。
宮鬢蛾兒雙翠葉。
點綴離南鬧雪。
東風扇影低還。
紅云不隔天顏。
夜夜華燈萬樹,
年年碧海三山。
中文譯文:
美麗的花枝、寶貴的明月。
簾幕卷起,覆蓋黃金殿闕。
宮中美人的蛾眉,像是嫩綠的雙翠葉。
裝點離宮,南方的雪花飛舞。
東風吹拂,搖曳的影子低低垂下。
紅云不遮擋天空的容顏。
夜晚的華燈照亮萬千樹木,
年復一年,碧海之上三座山峰。
詩意和賞析:
這首詩詞通過描繪宮廷景象和自然景觀,表達了作者對美好生活和自然的贊美之情。詩中運用了豐富的意象和修辭手法,展現了元代宮廷的繁華和壯麗,以及自然景色的美麗與恒久。
首先,詩中以瓊枝和瑤月來形容美麗的花枝和明月,表達了宮廷的華麗和燦爛。黃金闕指的是皇宮中的金殿和高闕,簾幕卷起則揭示了壯麗的景象。接著,詩人以宮中美人的蛾眉來比喻翠葉,將自然景色與宮廷相結合,營造出一種婉約而華美的意境。
詩中還描繪了離宮的景色,南方的雪花點綴其中,展示了自然界的美麗和活力。東風吹拂之時,影子低低垂下,紅云不遮擋天空的容顏,表達了自然界的恬靜和寧和。
詩的最后兩句以華燈和碧海三山作為象征,表達了日夜的繁華和歲月的流轉。華燈璀璨,照亮夜晚,寓意著宮廷的盛世繁華。碧海三山則代表著自然界的永恒和壯麗。通過這樣的對比,詩詞表達了作者對美好生活和自然景觀的向往和贊美。
總的來說,這首詩詞通過宮廷景象和自然景觀的描繪,以及豐富的意象和修辭,展示了元代宮廷的繁華和壯麗,以及自然界的美麗與恒久。同時,詩中融入了對美好生活和自然的向往,表達了作者對充滿活力和永恒的美的追求。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