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述懷 / 作者:倪瓚 |
讀書衡茅下,秋深黃葉多。
原上見遠山,被褐起行歌。
依依墟里間,農叟荷過。
華林散清月,寒水淡無波。
遐哉棲遁情,身外豈有它。
人生行樂耳,富貴將如何!
|
|
述懷解釋: 《述懷》是元代倪瓚創作的一首詩詞。以下是對該詩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譯文:
讀書在衡茅下,
秋天深處黃葉多。
山峰在前遠眺,
我披著褐色衣起身歌。
在村落間依依徘徊,
農夫荷著東西經過。
華林中月亮散發清光,
寒冷的水面平靜無波。
遙遠的遁居之情,
我身外除此別無他。
人生的樂趣啊,
富貴又將如何!
詩意:
這首詩詞表達了作者倪瓚的遁世之情和對人生的思考。詩中描繪了作者在衡茅下讀書的情景,秋深時黃葉落滿。他眺望遠山,披著褐色衣服起身歌唱。他徘徊在鄉村之間,看到農夫背著東西經過。華林中的月亮灑下清輝,寒冷的水面平靜無波。詩人追求遙遠的隱居生活,認為除了這種生活方式,別無他物能使他滿足。最后,他提出了對人生樂趣和富貴的思考,暗示著他對功名利祿的淡漠態度。
賞析:
《述懷》描繪了作者對遁世生活的向往和對物質富貴的嗤之以鼻。詩中運用了自然景物的描寫,如秋天的黃葉、遠山、清月和寒水,以及鄉村中的農夫,為詩詞增添了生動的畫面感。通過對自然景物的描寫,作者表達了自己對于遠離塵囂、追求內心寧靜的渴望。他將讀書與隱居聯系在一起,強調了知識對于心靈的滋養和啟迪的重要性。
詩詞的結尾提出了一個反問,對人生的行樂和富貴提出了質疑。作者認為,追求物質財富和社會地位并不能帶來真正的快樂和滿足。這種對功名利祿的冷嘲熱諷,體現了作者對于功利主義價值觀的批判和對精神追求的強調。
總體而言,這首詩詞以簡潔明了的語言表達了作者的遁世情懷和對人生意義的思考,通過自然景物的描寫和對人生樂趣的反思,呈現出一種超脫塵世的境界和追求精神自由的態度。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