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滾繡球 / 作者:王實甫 |
恨相見得遲,怨歸去得疾。
柳絲長玉驄難系,恨不倩疏林掛住斜暉。
馬兒遲遲的行,車兒快快的隨,卻告了相思回避,破題兒又早別離。
聽得道一聲“去也“,松了金釵。
遙望見十里長亭,減了玉肌。
此恨誰知!
|
|
滾繡球解釋: 《滾繡球·恨相見得遲》是元代作家王實甫創作的一首詩詞。以下是對該詩詞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中文譯文:
恨相見得遲,怨歸去得疾。
柳絲長玉驄難系,恨不倩疏林掛住斜暉。
馬兒遲遲的行,車兒快快的隨,卻告了相思回避,破題兒又早別離。
聽得道一聲“去也“,松了金釵。
遙望見十里長亭,減了玉肌。
此恨誰知!
詩意和賞析:
這首詩詞描繪了一種遺憾的情感和離別的痛苦。詩中的“恨相見得遲,怨歸去得疾”表達了詩人對與心愛的人相見晚了而感到遺憾,同時對分別的來臨感到痛苦和憤怒。
詩中的“柳絲長玉驄難系,恨不倩疏林掛住斜暉”描繪了柳絲長長地垂下,美麗的玉驄難以束縛,詩人希望能夠借助疏林的斜暉,將彼此的相思掛在上面,以表達對愛人的思念之情。
接下來的描述“馬兒遲遲的行,車兒快快的隨,卻告了相思回避,破題兒又早別離”表現了詩人對離別的無奈。詩中描繪了行駛緩慢的馬兒,但車子卻快速地跟隨著,這里隱喻了詩人與愛人之間的不同步,他們的相思被迫回避,分別來得太早。
最后兩句“聽得道一聲‘去也’,松了金釵。遙望見十里長亭,減了玉肌。此恨誰知!”表達了詩人對離別的無奈和悲傷之情。當聽到對方說出“去也”兩個字時,詩人放松了緊握的金釵,遠望著十里長亭,看到愛人的身影漸行漸遠,心中的痛苦使他的容顏失色。最后一句“此恨誰知!”則表達了詩人對自己內心深處的痛苦和無法與他人溝通的感受。
整首詩情感真摯,以簡潔的語言表達了詩人對愛人離別的悲痛和無奈之情,通過描繪景物和運用隱喻手法,將內心的情感細膩地展現出來。這首詩詞給人以深深的思索和對離別的共鳴,傳達了人們對于愛情的珍惜、對于無法挽回的遺憾的感慨。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