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紫花兒序 / 作者:王實甫 |
也不學(xué)劉伶荷鍤,也不學(xué)屈子投江,且做個范蠡歸湖。
繞一灘紅蓼,過兩岸青蒲。
漁夫,將我這小小船兒棹將過去。
驚起那幾行鷗鷺。
似這等樂以忘憂,胡必歸歟。
|
|
紫花兒序解釋: 《紫花兒序·也不學(xué)劉伶荷鍤》是元代作家王實甫創(chuàng)作的一首詩詞。以下是該詩詞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中文譯文:
也不學(xué)劉伶荷鍤,
也不學(xué)屈子投江,
且做個范蠡歸湖。
繞一灘紅蓼,
過兩岸青蒲。
漁夫,將我這小小船兒棹將過去。
驚起那幾行鷗鷺。
似這等樂以忘憂,
胡必歸歟。
詩意:
這首詩詞以游船湖上為背景,表達了詩人不追求名利、不受世俗束縛的心態(tài)。詩中通過對比劉伶和屈原的傳世故事,表明自己不愿效仿他們的悲劇命運。相反,詩人希望過著自由自在的生活,象范蠡一樣回歸湖泊。詩人在湖邊觀賞著紅蓼和青蒲,召喚漁夫駕駛小船,劃過湖面,驚起了幾只鷗鷺。詩人認(rèn)為這種樂趣可以使人忘記憂愁,因此詢問自己是否應(yīng)該回去。
賞析:
這首詩詞以描繪湖泊景色為主,通過對比傳世故事中的悲劇人物,表達了詩人對于自由自在生活的向往。詩人選擇了劉伶和屈原作為對比對象,劉伶是唐代的詩人,屈原是戰(zhàn)國時期的楚國詩人。劉伶因為不滿意朝廷的墮落而沉湎于酒色,最終被貶謫至嶺南;屈原因為忠誠于楚國而投江自盡。詩中的范蠡則是春秋時期的吳國大臣,他放棄了權(quán)位,選擇回歸湖泊過上自由自在的生活。
詩中的紅蓼和青蒲是湖泊常見的植物,通過描繪這些景物,詩人營造了一種寧靜、自然的氛圍。漁夫劃船的動作和驚起的鷗鷺給詩中增添了生動的畫面感。
詩人通過描述這種自由自在的生活和與自然的親近,表達了對于名利和世俗束縛的抵制態(tài)度。他認(rèn)為這種生活可以帶來快樂,使人忘卻憂愁。然而,詩人在結(jié)尾處對自己的選擇進行了反思,以疑問的方式提出“胡必歸歟”,暗示著他對于回歸現(xiàn)實的猶豫和不確定。
這首詩詞通過對自由和現(xiàn)實的對比,表達了詩人內(nèi)心的追求和矛盾。同時,詩人通過對自然景物的描繪,使詩詞具有了深厚的意境,給人以靜謐、舒適的感受。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