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浣溪沙 賦箏 / 作者:王惲 |
朋*華簪醉未沾。
主人張樂見厭厭。
一聲銀甲裂霜縑。
澗水咽冰翻隴怨,將軍出塞憶蒙恬。
碧桃花底玉笙*。
|
|
浣溪沙 賦箏解釋: 《浣溪沙賦箏》是元代詩人王惲的作品。這首詩以描寫賦箏的情景為主題,通過細膩的描寫和巧妙的意象,表達了詩人對音樂的熱愛和對過去英雄人物的懷念之情。
詩詞的中文譯文如下:
朋友華簪醉未沾。
主人張樂見厭厭。
一聲銀甲裂霜縑。
澗水咽冰翻隴怨,
將軍出塞憶蒙恬。
碧桃花底玉笙響。
詩詞中的"朋友華簪醉未沾"揭示了詩人的友人正在傾聽琴音,而自己卻還未開始彈奏。"主人張樂見厭厭"則表明主人對琴聲顯得疲倦和不耐煩。"一聲銀甲裂霜縑"用隱喻的方式描繪了琴聲的美妙,形容琴音如利劍劃破了寒霜的細紗。
接下來的兩句"澗水咽冰翻隴怨,將軍出塞憶蒙恬"是詩人對過去將軍出征的情景的回憶與懷念。"澗水咽冰翻隴怨"描繪出澗水流淌的聲音,表達了將軍離別家園帶來的思鄉(xiāng)之情。"將軍出塞憶蒙恬"則是對英雄將軍蒙恬的懷念,他曾經在塞外戰(zhàn)場上立下赫赫戰(zhàn)功。
最后一句"碧桃花底玉笙響"表達了詩人對音樂之美的贊嘆和欣賞。"碧桃花底"形容了音樂的美好,"玉笙響"則傳遞出音樂的聲音如美玉般清脆悅耳。
整首詩通過對賦箏的描寫,展現了詩人對音樂的喜愛和對過去英雄事跡的追憶。詩意深遠,通過琴音與英雄事跡的交融,表達了對美好與壯麗的向往與推崇,以及對逝去時光的眷戀和懷念之情。這首詩以細膩的意象和抒情的筆觸,為讀者呈現了一幅極具情感色彩的畫面,引發(fā)人們對音樂和歷史的思考與感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