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風入松 春晚泛舟碧瀾湖上,遇雨,宿蕊感方 / 作者:張可久 |
碧淵湖上小崆峒。
人在水精宮。
提壺莫惜鶯邊醉,蝶困花、來往匆匆。
一餉顛風狂雨,滿山怨紫愁紅。
仙翁來憩白云中。
春色已成空。
五更正結花心夢,且遲教、童子鳴鐘。
明日涼音渡口,綠楊影里推篷。
|
|
風入松 春晚泛舟碧瀾湖上,遇雨,宿蕊感方解釋: 詩詞:《風入松春晚泛舟碧瀾湖上,遇雨,宿蕊感方》
作者:張可久(元代)
碧淵湖上小崆峒。
人在水精宮。
提壺莫惜鶯邊醉,
蝶困花、來往匆匆。
一餉顛風狂雨,
滿山怨紫愁紅。
仙翁來憩白云中。
春色已成空。
五更正結花心夢,
且遲教、童子鳴鐘。
明日涼音渡口,
綠楊影里推篷。
中文譯文:
春晚時分,我乘船在碧瀾湖上漂泊,突然遇到了雨,不得不在花蕊感覺到雨聲的地方過夜。湖上有一座小崆峒,宛如碧淵中的仙境。我身處水精宮,提著壺,不顧旁邊鳥兒的歌聲,陶醉其中。蝴蝶困在花叢之中,匆忙來去。
突然一陣狂風和暴雨襲來,滿山都被紫色和紅色的花朵怨恨和憂愁所籠罩。仙翁們來到白云之中休息。春色已經消失無蹤。
夜深五更時,我正沉浸在花心的夢境之中,童子敲鐘聲音稍晚一些。明天涼爽的音樂將在渡口傳來,我將在綠楊樹的陰影下推開帳篷。
詩意與賞析:
這首詩以描繪春晚時分在湖上漂流的情景為主線,通過對自然景觀和人物的描繪,抒發了作者對風景的感悟和內心的思考。
詩中以碧瀾湖為背景,描繪了一幅春晚泛舟的畫面,展現了大自然的壯麗和變幻多姿。作者通過運用對比手法,將寧靜的湖水與突如其來的風雨相對照,表達了生活中的瞬息萬變和無常。
詩中也描繪了一些人物形象,如蝴蝶、鶯鳥和童子,它們作為自然界的一部分,與湖水、花朵相互呼應,增添了詩意的層次。同時,詩人通過對仙翁的描繪,表達了對超凡境界的向往和追求。
整首詩以描寫自然景色為主,以寥寥數語勾勒出一幅春晚泛舟的畫面,通過景物的變化和人物的描繪,傳達出對生活的感悟和對美好的追求。在表達細膩的同時,也給讀者留下了一些思考的空間,引發對生活和自然的思考和感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