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鶴嘆二首 / 作者:劉禹錫 |
寂寞一雙鶴,主人在西京。
故巢吳苑樹,深院洛陽城。
徐引竹間步,遠含云外情。
誰憐好風月,鄰舍夜吹笙。
丹頂宜承日,霜翎不染泥。
愛池能久立,看月未成棲。
一院春草長,三山歸路迷。
主人朝謁早,貪養汝南雞。
|
|
鶴嘆二首解釋:
《鶴嘆二首》是唐代詩人劉禹錫創作的一首詩。原詩如下:
寂寞一雙鶴,主人在西京。
故巢吳苑樹,深院洛陽城。
徐引竹間步,遠含云外情。
誰憐好風月,鄰舍夜吹笙。
丹頂宜承日,霜翎不染泥。
愛池能久立,看月未成棲。
一院春草長,三山歸路迷。
主人朝謁早,貪養汝南雞。
譯文如下:
孤寂的一對鶴,主人在西京。
故巢在吳苑的樹上,深院在洛陽城中。
徐徐引領飛步在竹林中,遙遙帶著云外的情懷。
誰來憐惜這美好的風月?鄰居夜晚吹笙的聲音。
鶴頂宜承擔日光普照,羽翅不染上塵土。
愛池能夠長久立于此處,觀賞月亮卻尚未有棲息之地。
院子里春草茂盛,三山路途迷茫。
主人早晨前去朝拜,貪心地飼養著汝南的雞。
這首詩以描繪一對寂寞的鶴為中心,抒發了主人離別鄉親的思念之情。詩中通過對鶴的描寫來表達了主人深情厚意、寂寞無依的心境。鶴作為傳統文化中的吉祥物象征,也與作者的鄉思有所呼應。整首詩在簡潔明快的表達中,將主人離去后的寂寞與思念感抒發得淋漓盡致。
除此之外,詩中還運用了對比的修辭手法,比如洛陽與吳苑、深院與洛陽城的對比,以及主人在家中飼養鶴而又養雞的對比,增強了詩的韻味和意境,使得讀者在閱讀中能夠更加深入地體會到主人的心情和思考。整體而言,這首詩情感真摯,意境深遠,給人以深深的感慨和思考。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