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發蘇州后登武丘寺望海樓(一作望梅樓) / 作者:劉禹錫 |
獨宿望海樓,夜深珍木冷。
僧房已閉戶,山月方出嶺。
碧池涵劍彩,寶剎搖星影。
卻憶郡齋中,虛眠此時景。
|
|
發蘇州后登武丘寺望海樓(一作望梅樓)解釋:
《發蘇州后登武丘寺望海樓(一作望梅樓)》是唐代文人劉禹錫創作的一首詩。以下是這首詩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中文譯文:
獨宿望海樓,夜深珍木冷。
僧房已閉戶,山月方出嶺。
碧池涵劍彩,寶剎搖星影。
卻憶郡齋中,虛眠此時景。
詩意:
這首詩描述了詩人獨自一人在蘇州后登上武丘寺望海樓(或稱望梅樓),感嘆夜深時珍貴的木材冷寂無聲。僧房已經關閉,山上的明月才剛剛升起。碧綠的池塘里映射著劍的光彩,寶剎搖曳著星影。然而,詩人卻回憶起在郡齋中的安逸時光,此刻卻只能虛度寂寥的夜晚。
賞析:
這首詩通過描繪夜晚的景色和詩人的內心感受,展現了一種思鄉之情和對過去美好時光的懷念之情。
首先,詩人選擇了獨宿望海樓的場景,烘托出一種孤寂的氛圍。夜晚的寂靜中,珍貴的木材散發出冷冽的氣息,給人一種冷寂的感覺。這種景象與詩人內心的孤獨感相呼應,使得讀者能夠感受到詩人的思鄉之情和離愁別緒。
其次,詩人描繪了一幅山月初升的畫面。僧房已經關閉,而山上的明月卻剛剛升起,從嶺上升起,照亮了周圍的一切。這種景象給人一種寧靜、神秘的感覺,與詩人的內心情緒形成鮮明對比。明月的出現也讓讀者聯想到詩人對家鄉的思念,以及在異地漂泊時的孤獨。
接著,詩人描繪了碧綠的池塘中倒映著劍的光彩,以及寶剎搖曳著星影。這些景象給人一種幻幽的感覺,與前文中的冷寂和孤獨形成了鮮明的對比。這種對比使得詩人的思鄉之情更加突出,也表達了對家鄉和過去美好時光的向往和懷念。
最后,詩人回憶起在郡齋中的時光,表達了對過去安逸生活的懷念。此刻的詩人只能虛度寂寥的夜晚,無法再擁有曾經的美好時光。這種對比襯托出詩人內心的痛楚和對家鄉的眷戀,使得整首詩更具感染力。
總的來說,劉禹錫的《發蘇州后登武丘寺望海樓(一作望梅樓)》通過獨特的景色描寫和情感表達,展示了詩人的思鄉之情和對過去美好時光的懷念。詩詞以寥寥數語勾勒出了夜晚中的景色和詩人內心的情感,給讀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它通過對孤獨、寂寞和思鄉的描繪,表達了對故鄉和過去時光的眷戀之情,同時也透露出一種對人生變遷和時光流轉的思考。這首詩以簡練的語言,表達了復雜的情感,給人以深思和共鳴。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