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聚蚊謠 / 作者:劉禹錫 |
沉沉夏夜蘭堂開,飛蚊伺暗聲如雷。
嘈然欻起初駭聽,殷殷若自南山來。
喧騰鼓舞喜昏黑,昧者不分聽者惑。
露花滴瀝月上天,利觜迎人著不得。
我軀七尺爾如芒,我孤爾眾能我傷。
天生有時不可遏,為爾設幄潛匡床。
清商一來秋日曉,羞爾微形飼丹鳥。
|
|
聚蚊謠解釋:
《聚蚊謠》是唐代劉禹錫創作的一首詩詞。以下是我為您提供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聚蚊謠
沉沉夏夜蘭堂開,
夜晚沉沉,花香彌漫;
飛蚊伺暗聲如雷,
蚊蟲飛舞,嗡嗡作響。
嘈然欻起初駭聽,
突然間起哄,嚇人耳膜;
殷殷若自南山來,
密密麻麻,如南山之浩渺。
喧騰鼓舞喜昏黑,
嘈雜熱鬧,歡樂盛夏;
昧者不分聽者惑,
愚昧之人無法辨別,聽眾困惑。
露花滴瀝月上天,
露水滴滴,月光當空;
利觜迎人著不得,
蚊子咬人,無法抵擋。
我軀七尺爾如芒,
身軀七尺,如利劍一般鋒利;
我孤爾眾能我傷,
我孤獨一人,眾人能傷害我。
天生有時不可遏,
天生命運不可抗拒;
為爾設幄潛匡床,
為了你們搭起帳篷,尋找安慰。
清商一來秋日曉,
清晨響起琴聲,秋日初曉;
羞爾微形飼丹鳥,
害羞的你們,如小鳥般受飼養。
詩意:
《聚蚊謠》以夏夜的蚊蠅聚集為題材,描繪了夜晚蚊蠅嗡嗡作響的景象。詩中通過形容蚊蠅的聲音如雷鳴,蚊蠅群如南山之浩渺,以及蚊子咬人的痛感,表達了夏夜蚊蠅的煩擾和對人們的困擾。作者通過自我描寫,表達了自身孤獨的感受和眾人對他的傷害。最后,詩人以清晨的琴聲和飼養小鳥來比喻自己的處境,傳達了對他人的溫情關懷和自己內心的柔弱。
賞析:
《聚蚊謠》通過生動的描寫展示了夏夜蚊蠅的煩擾和對人們的困擾,描繪了一個真實而又熱鬧的場景。詩中運用形象生動的語言,通過對蚊蠅聲、蚊子叮咬和自我感受的描繪,表達了作者的孤獨和被眾人傷害的心情。詩的結尾以清晨的琴聲和飼養小鳥來比喻自己的處境,展示了作者對他人的溫情關懷和內心的柔弱。整首詩以簡潔明了的語言,表達了人們在夏夜蚊蠅煩擾下的無奈和對生活的思考,具有一定的現實主義色彩。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