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嘯臺 / 作者:李廌 |
乘流勿遇坎,觸焉遘茲游。
紆余上云壘,禪房忽通幽。
水光浮西澤,草樹颯已秋。
豈無竹林友,腰印不我儔。
異時東山約,興盡輒復數。
飛蓋想清夜,華月湛西流。
|
|
嘯臺解釋: 《嘯臺》是李廌的一首宋代詩詞,以下是它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中文譯文:
乘著流水勇往直前,卻遇到了險阻,卻偶然來到這里游玩。曲曲折折地爬上云壘,禪房忽然通向了深幽之地。水面上的光芒在西澤上閃爍,草木已經帶著秋意。難道沒有一位竹林中的朋友,沒有一個能與我相伴的知己。在另一段時光里,我被東山邀約,興致一過就不再重復。駕著飛蓋,想象著清夜的景象,華麗的月亮照耀著西方的流水。
詩意和賞析:
《嘯臺》描繪了一種詩人在自然環境中旅行的心境和感受。詩人乘著流水前行,卻遇到了困難和阻礙,但他并不退縮,繼續前行,最終到達了一個幽靜的地方。詩中通過描繪水面上的光芒、枯草和樹木的蕭瑟,表現了秋天的景色。詩人感慨自己在這個環境中旅行,卻沒有一個朋友與他同行,沒有一個知己相伴。在另一個時刻,他被東山邀請,但隨之而來的興致并不持久,他的心思又飄向了別處,想象著在清夜中駕著飛蓋,享受華麗的月光和流水的美景。
這首詩詞通過描繪自然景色和詩人的內心感受,表達了對自然的熱愛和對友情的思念。詩人在旅行中面臨困難和孤獨,但他依然堅持前行,展現出堅毅的品質。詩中的東山和竹林朋友都是象征著友情和社交,詩人對于友情的渴望和思念在詩中得以表達。整首詩詞以自然景色和詩人的情感為基調,通過對自然景色的描繪和對內心感受的表達,呈現了一種寂寞而又堅定的心境,給人一種深沉而幽遠的感受。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