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嘯臺 / 作者:李廌 |
何當共巾履,一笑破群憂。
我登步兵臺,緬懷昔來游。
英聲入萬壑,奇氣盤九幽。
轉盼跡已陳,況今仍千秋。
鸞鳳吟蘇門,奚用愧彼儔。
堪笑劉越石,幸勝功遂收。
登高君能賦,乃是子安流。
作詩已可人,洗我萬古憂。
|
|
嘯臺解釋: 《嘯臺》是宋代詩人李廌的作品。這首詩通過描繪自己登上步兵臺的情景,表達了對過去往事的思念和對未來的展望。下面是這首詩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何時能與眾人一起穿著巾履,一笑擊破所有的憂愁呢?我登上步兵臺,緬懷往昔的游歷。英勇的歌聲傳入深山峻嶺,奇異的氣息彌漫在幽深的九幽之地。回首過去的足跡已然顯現,更何況現在的我仍然活躍在這千秋之中。鸞鳳在蘇門中吟唱,有何用以自愧于那些同伴呢?劉邦、越王勾踐等人可笑,因為他們幸運地取得了勝利和功業的收獲。登上高山,只有你才能賦予崇高的詩篇,你就是當代的子安流傳下來的文人。創作詩歌已經能夠讓我忘卻萬古的憂愁。
這首詩以自我描述的方式表達了作者對過去往事的回憶和對未來的期待。作者登上步兵臺,回顧過去的游歷,感慨萬千。他描繪了壯麗的自然景觀和悠遠的歷史傳承,以及對英雄人物的贊頌和對自身的自豪。通過對比自己與歷史上的偉人,如劉邦和越王勾踐,作者表達了對他們成功的嘲笑和對自己創作詩歌的自信。最后,他希望通過詩歌創作來洗滌自己的憂愁,撫慰內心。
這首詩以簡潔明快的語言描繪了壯麗的景色和歷史傳承,并通過對比和對話的方式展示了作者的思考和情感。通過對人生和歷史的思考,作者表達了對自身價值和存在意義的探索,同時展現了對美好未來的向往。整首詩情感真摯,意蘊深遠,通過對個體經歷和歷史背景的結合,展現了作者對人生和時代的獨特理解。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