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衢州徐員外使君遺以縞纻兼竹書箱因成一篇用答佳貺 / 作者:劉禹錫 |
爛柯山下舊仙郎,列宿來添婺女光。
遠放歌聲分白纻,知傳家學與青箱。
水朝滄海何時去,蘭在幽林亦自芳。
聞說天臺有遺愛,人將琪樹比甘棠。
|
|
衢州徐員外使君遺以縞纻兼竹書箱因成一篇用答佳貺解釋:
原文:
爛柯山下舊仙郎,列宿來添婺女光。
遠放歌聲分白纻,知傳家學與青箱。
水朝滄海何時去,蘭在幽林亦自芳。
聞說天臺有遺愛,人將琪樹比甘棠。
中文譯文:
爛柯山下是舊時的仙郎,星辰來增添婺女的光芒。
遙放歌聲飄蕩在白纻之間,傳承家學存在青箱之中。
水從山中流入滄海,蘭花在幽林中自有芬芳。
聽說天臺上關愛傳承,人們把琪樹與甘棠相比。
詩意:
這首詩是唐代劉禹錫寫給衢州徐員外使君的回贈,詩中以山水、星辰、歌聲、家學等形象來表達對徐使君的贊賞和祝福。詩人以爛柯山、星辰、白纻、青箱、水、蘭花等景物隱喻徐使君的品質與所傳承的家學,稱贊他的高尚和美德。詩人聽說天臺山上有一棵偉大的琪樹,他將徐使君比作這棵琪樹,并將琪樹比喻為甘棠,意味著徐使君不僅在地方上有影響力,也在更高的層面上有著偉大的價值。
賞析:
劉禹錫以婉麗優美的筆觸,用山水自然之景來抒發對徐使君的贊美之情。他通過運用寓意豐富的形象描繪,將婺州的風景與徐使君的品質相聯系,形成了一幅美麗的畫卷。詩中的爛柯山、遠放歌聲、水朝滄海等形象,構建了一種宏大而深遠的意境,展示了作者對徐使君高尚品德和家學傳承的贊美之情。整首詩簡潔明快,字里行間表達著作者對仙郎賢德的欽佩和敬意。同時,詩中還暗含了對徐使君的祝福和期許,希望他能夠更加努力傳承家學,為社會作出更多的貢獻。
整首詩的表達深含哲理,通過山水星辰和琪樹甘棠等比喻,傳遞了對徐使君高尚人品和家學傳承的贊美,也展示了作者對助人為樂和追求卓越的向往。詩的結尾以琪樹與甘棠的比較,展示了對徐使君在地方上和更高層面上的重要價值的認同和贊美。
這首詩以其優美的文筆和深刻的意境,展示了一幅舊時景致和人情的畫卷,同時也抒發了作者對徐使君的敬仰和祝福之情,具有很高的藝術價值和觀賞性。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