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某與鮮于綽元勛共約同習制科 / 作者:李廌 |
趙括癡兒漫喜兵,他年自料困長平。
將軍各有萬人敵,下士難先二子鳴。
盧駱楊王何足算,江黃六蓼豈勞征。
英雄少貶雖慚愧,且徇區區月旦評。
|
|
某與鮮于綽元勛共約同習制科解釋: 《某與鮮于綽元勛共約同習制科》是宋代李廌創作的一首詩詞。下面是該詩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中文譯文:
趙括癡兒漫喜兵,
他年自料困長平。
將軍各有萬人敵,
下士難先二子鳴。
盧駱楊王何足算,
江黃六蓼豈勞征。
英雄少貶雖慚愧,
且徇區區月旦評。
詩意和賞析:
這首詩詞描述了某與鮮于綽元勛的共同約定,一起學習制科(科舉考試的一種)。詩中表達了對軍事的癡迷和對將來戰爭的預測,同時也展示了作者對英雄事跡的贊美和對自己能夠參與月旦評(科舉考試中的一項)的自豪感。
詩中的"趙括癡兒"指的是趙括,他是戰國時期的一個癡兒,但對軍事非常著迷。"漫喜兵"表達了他對軍隊的狂熱喜愛。"他年自料困長平"意味著作者預測到將來會有戰爭,而自己也將參與其中。"將軍各有萬人敵,下士難先二子鳴"表明每個將軍都有成千上萬的敵人,普通士兵很難在戰場上脫穎而出。
"盧駱楊王何足算"指的是盧植、駱陽、楊望和王異等歷史上的英雄人物,這句話暗示了他們的事跡雖然偉大,但在戰爭中并不能被完全計算在內。"江黃六蓼豈勞征"是對江淮地區的六蓼人的稱贊,他們在戰爭中表現出色,不需要額外征召。
最后兩句"英雄少貶雖慚愧,且徇區區月旦評"表達了作者對自己能參加科舉考試的自豪感。盡管自己不能與那些英雄相提并論,但仍然愿意竭盡全力參加科舉考試,為國家作出貢獻。
這首詩詞通過對軍事和英雄主題的描繪,展示了作者對于戰爭的預測和對自己能夠參與科舉考試的自豪感。同時,詩中運用了一些歷史典故和象征手法,使詩詞更具文化內涵和意境。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