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七夕 / 作者:晏殊 |
百子池深漲綠苔,九光燈迥綠浮埃。
天孫實駕何年駐,阿母飚輪此夜來。
空外粉筵和露濕,靜中珠幌徹明開。
秋河不斷長相望,豈獨人間事可哀。
|
|
七夕解釋: 《七夕》是一首宋代晏殊的詩詞,以下是這首詩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譯文:
百子池深漲綠苔,
九光燈迥綠浮埃。
天孫實駕何年駐,
阿母飚輪此夜來。
空外粉筵和露濕,
靜中珠幌徹明開。
秋河不斷長相望,
豈獨人間事可哀。
詩意:
這首詩描述了七夕節的情景。七夕節,也稱為中國情人節,是中國傳統的浪漫節日,通常在農歷七月初七慶祝。詩中描繪了一個浪漫的夜晚,詩人通過對自然景物和傳說中的牛郎織女的描述,表達了對愛情的思念和哀怨之情。
賞析:
這首詩以婉約的筆觸描繪了七夕節的美麗景象。第一句“百子池深漲綠苔”,形象地描繪了湖水中綠苔的濃密,給人一種靜謐的感覺。接著,“九光燈迥綠浮埃”,九光指的是牛郎織女相會時的瑞光,綠浮埃表示瑞光的閃爍。這兩句描繪了牛郎織女相見時的喜悅氛圍。
接下來的兩句“天孫實駕何年駐,阿母飚輪此夜來”,指的是牛郎織女的傳說。牛郎指的是天孫,織女指的是阿母,他們相會的時刻是在七夕節的夜晚。這兩句表達了詩人對牛郎織女相會的向往和思念之情。
下面兩句“空外粉筵和露濕,靜中珠幌徹明開”,描繪了七夕夜空中的粉色仙桌和露水的濕潤,以及宮廷中珠簾的閃爍。這些細節讓人感受到了七夕節的神秘和浪漫。
最后兩句“秋河不斷長相望,豈獨人間事可哀”,表達了詩人對牛郎織女分離的痛苦之情。秋河指的是天河,牛郎織女相隔在銀河兩岸,彼此相望卻無法相見,詩人以此來抒發自己對離別的傷感之情。
整首詩以婉約的筆觸描繪了七夕節的美麗景象,通過對自然景物的描寫和牛郎織女傳說的借用,展現了詩人內心深處對愛情的思念和哀怨之情,讓讀者在閱讀中感受到濃郁的詩意和情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