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七夕 / 作者:晏殊 |
云幕無多斗柄移,鵲慵烏慢得橋遲。
若教精衛填河漢,一水還應有盡時。
|
|
七夕解釋: 《七夕》是宋代晏殊創作的一首詩詞,以下是它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云幕無多斗柄移,
鵲慵烏慢得橋遲。
若教精衛填河漢,
一水還應有盡時。
中文譯文:
天空的云幕中斗牛星移動不多,
鵲鳥慵懶地過橋比烏鴉還慢。
如果讓精衛鳥填滿河漢,
那一條水流也應該有盡頭。
詩意和賞析:
這首詩描繪了中國傳統節日七夕的景象,并以自然景物和寓意的方式傳達了作者的情感和思考。
首先,詩中提到了云幕和斗柄。斗柄指的是北斗七星中的兩顆星,它們是指示方位的重要恒星。云幕無多,意味著這天空的云朵并不多,斗柄星移動的幅度也不大。這里可以引申為七夕這一天,夜空中星星的位置發生微小的變化,暗示著時間的流逝和人事的變遷。
接著,詩中描述了鵲鳥和烏鴉過橋的情景。在中國傳統文化中,鵲鳥和烏鴉是七夕節的象征。傳說牛郎織女因為違背了天規而被分離,每年的七夕,它們兩只鳥會在銀河上的鵲橋相會。詩中描述了鵲鳥過橋的慢懶,與烏鴉相比更慢一些。這種描寫可能暗示了作者對于牛郎織女相會的期盼,但同時也流露出對時間的不耐煩和焦慮。
最后兩句詩,作者提到了精衛鳥填滿河漢和水流的盡頭。精衛鳥是中國神話中的一種鳥,它以不屈不撓的精神被賦予了填海的任務。這里,作者以精衛鳥填滿河漢的形象表達了對于愛情的無盡追求和希望,但同時也暗示了盡管如此,河漢中的水流終究會有盡頭,時間會流逝,愛情也可能會有限。
整首詩以簡潔的語言描繪了七夕節的景象,同時探討了時間流逝、愛情的堅持和人生的無常。它通過自然景物和寓意的運用,表達了晏殊對于愛情與時光的深思和情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