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九日北郡登高見寄 / 作者:晏殊 |
前日登高泛玉戶,擊銅賡唱膠析辭。
如何偶作銷魂別,又復重吟把菊詩。
上苑盍簪延景刻,北都投轄盛官儀。
煩君見想歡言者,可奈衡門絕貢綦。
|
|
九日北郡登高見寄解釋: 《九日北郡登高見寄》是宋代晏殊所作的一首詩詞。以下是該詩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譯文:
前日登高泛玉戶,
擊銅賡唱膠析辭。
如何偶作銷魂別,
又復重吟把菊詩。
上苑盍簪延景刻,
北都投轄盛官儀。
煩君見想歡言者,
可奈衡門絕貢綦。
詩意:
這首詩描繪了詩人在北郡登高的情景,并寄托了他的情感。詩人在前一天登上山頂,欣賞著美景,感嘆著人生短暫之時。他擊打銅磬,唱出了離別之辭。他不禁問自己,如何能夠偶然間寫出如此銷魂的別離之詩。然而,他又再次重復吟詠把菊的詩句。詩人提到了上苑和北都,暗示了他所處的高位和官職,但他卻感到困擾,因為他的歡言和思念無法被貢獻進獻殿的門閥接受。
賞析:
《九日北郡登高見寄》通過描繪登高的場景和抒發情感,表達了詩人晏殊對人生短暫和離別的思考。詩人在詩中運用了音韻的變化和對景物的描繪,展示了他的才華和情感的復雜性。
詩的開頭,詩人描述了自己前一天登高的情景,以及擊打銅磬并唱出別離之辭的場景,展現了他對離別的感慨和對人生短暫的領悟。接著詩人反問自己如何能夠在別離之際寫出如此銷魂的詩句,表達了他對自己才華的自信和對詩歌創作的思考。
詩的結尾,詩人提到了上苑和北都,暗示了他的高位和官職。然而,他卻感到困擾,因為他的歡言和思念無法被貢獻進獻殿的門閥接受。這里反映了社會的局限和門閥制度的約束,詩人的情感和思想無法得到充分表達和認可。這種矛盾和困擾使詩人的情感更加復雜和深刻。
整首詩詞通過對自然景物和個人情感的描繪,表達了詩人對離別和人生的思考,同時也反映了社會的限制和個人的困擾。這使得詩歌具有了深遠的意義和豐富的情感內涵,展現了晏殊作為宋代文人的才華和對人生的獨到見解。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