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木蘭花(甘泉巖) / 作者:曾原郕 |
斷崖拋雪瀑,又潛溜、入山跟。
聽暗壁潺湲,山中紫霧,山下紅云。
當年七僧甚處,但空馀、老剎靠嶙峋。
底事神糧不幻,翠窩勝積香塵。
紛紛。
結社種蓮人。
名氏已無聞。
看銀書般若,金陵故國,斜敕空存。
爭得十虛銷殞,為攘皇、冤魄脫沈淪。
往事猶堪一笑,巖花亂點烏巾。
|
|
木蘭花(甘泉巖)解釋: 木蘭花(甘泉巖)
斷崖拋雪瀑,又潛溜、入山跟。
聽暗壁潺湲,山中紫霧,山下紅云。
當年七僧甚處,但空馀、老剎靠嶙峋。
底事神糧不幻,翠窩勝積香塵。
紛紛。結社種蓮人。
名氏已無聞。
看銀書般若,金陵故國,斜敕空存。
爭得十虛銷殞,為攘皇、冤魄脫沈淪。
往事猶堪一笑,巖花亂點烏巾。
中文譯文:
木蘭花(甘泉巖)
雪瀑從斷崖上飛下,又悄悄地、跟隨山峰進入山谷。
聽見遠隱在暗壁間的流水聲,山中彌漫著紫色的霧,山下彌漫著紅色的云。
曾經有七位僧侶住在這里,空留下一座古老的寺廟靠山峰壁壘。
這里的事物如神之供養般真實,翠色的佛窩勝過積塵的香煙。
紛紛。結社種蓮花的人。
名氏已經不再有人知曉。
觀看銀書般的般若經,故都金陵,斜陽斜照之下空留存。
爭取十心的修行消失殆盡,為了反抗暴君,為了救贖冤魂脫離沉淪。
往事令人可以輕輕一笑,巖石上的花朵點綴著烏黑的頭巾。
詩意和賞析:
這首詩詞描述了一個幽靜的山谷景色,以及其中的寺廟和僧侶。詩人通過描繪山谷中的斷崖雪瀑、山中紫霧和山下紅云,展示了山谷的寧靜與美麗。同時,詩人也通過描寫寺廟的寂靜和神圣,表達了對神靈供養的贊美和敬畏之情。
詩中提到的七位僧侶和古老的寺廟象征著佛教的存在,而翠色的佛窩和積塵的香煙寓意著虔誠的修行和精神之養。通過這些描寫,詩人表達了對佛教文化和修行精神的推崇和尊重。
然而,詩人同時也表達了對現實社會的不滿和對統治者的責難。詩中提到的名氏已無聞和金陵故國斜敕空存,暗示了過去的輝煌已經銷散殆盡,歷史和文化被遺忘和忽視。而爭得十虛銷殞和為攘皇、冤魄脫沈淪,則表達了對殘暴統治者和受苦民眾的關懷和呼吁。
最后,詩人以往事可以一笑和巖花亂點烏巾作為結尾,以輕松和坦然的態度對待過去的經歷和現實的不完美。這種處世的態度,既表現了詩人對現實的清醒認知,也表達了對美好事物的追求和對人生的樂觀態度。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