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夢中見 / 作者:王镃 |
鶴發老人攜紫竹,往來花下歌春曲。
春去春來花自開,一聲杜宇巴山綠。
|
|
夢中見解釋: 《夢中見》是宋代詩人王镃所創作的一首詩詞。這首詩詞以簡潔的語言描繪了一個老人攜帶著紫竹,徜徉在花下唱著春曲的場景。通過描繪春天的變化和自然界的聲音,詩人表達了對時光流轉和自然美的感慨。
詩詞中有一個鶴發的老人,他手中拿著紫竹,這一景象很有趣味和想象力。紫竹是一種常見的竹子,而老人攜帶著它,可能是用來作為樂器演奏春曲的道具。花朵在老人的周圍開放,這是春天的象征,也暗示著新生和希望。整首詩詞通過描繪自然景觀,表達了對春天的贊美和對美好時光的留戀之情。
詩詞的意境突出了春天的往來和變化。春天來了,花朵自然會綻放,而春天過去,花朵也會凋謝。這種變化是自然界的規律,詩人通過描繪這一景象,表達了對歲月流轉的感嘆。同時,詩中還出現了杜宇的鳴叫聲,這是鄉村景象中的一種常見聲音,與花朵開放形成了鮮明的對比。這種對比表達了自然界的多樣性和生命的律動。
整首詩詞以簡潔明快的語言描繪了一個春天的場景,通過對自然景觀和聲音的描繪,表達了對時光流轉和自然美的思考。詩人通過細膩的描繪和對比的手法,讓讀者感受到了春天的美好和生命的變化。這首詩詞充滿了樸素自然的意境,給人以寧靜和愉悅的感覺,同時也讓人對時光的流逝和生命的脆弱有所思考。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