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暮春 / 作者:王镃 |
渡頭步石巳平沉,三月溪流處處新。
柳絮飄零游子夢,草花清凈道人心。
只消貧有詩傳世,不要狂思藥化金。
一片夕陽天共遠,鵑聲相應隔山林。
|
|
暮春解釋: 《暮春》是宋代詩人王镃的作品。這首詩描繪了暮春時節的景色和情感,展示了自然與人情的和諧共生。
詩意:
這首詩以渡頭為背景,通過描繪渡頭上的石頭平坦沉靜,以及春天溪流的欣欣向榮,表達了自然界在三月暮春時節的新生與活力。柳絮飄零的景象喚起了游子的思鄉之情,而草花的清凈則引起了道士內心的寧靜與平和。詩人認為,貧窮并不妨礙一個人通過詩歌傳世,而不必狂迷于追求藥物和黃金。最后兩句表達了夕陽的美麗和遙遠,與鵑鳥的聲音在山林間回應,給人以寧靜和遙遠的感覺。
賞析:
這首詩以簡潔、明快的語言描寫了春天的景色和人們的情感體驗。通過渡頭、溪流、柳絮和草花等自然元素的描繪,詩人將讀者帶入了一個寧靜而美麗的春天景象中。詩人通過對自然景色的描寫,表達了對自然界的贊美和對人性內在寧靜的渴望。對于游子的夢境、道人的心境以及貧窮與追求的關系,詩人表達了自己獨特的看法,呼喚人們關注內心的寧靜與遠大的情懷。
整首詩以自然景色為線索,通過對景物的描繪展示了世界的美麗和人類情感的豐富。詩人以簡潔而深刻的語言,將自然與人情融合在一起,呈現了一幅和諧共生的畫面。這首詩通過對自然景色的描繪和對人情的思考,引發讀者對人生、自然與內心的思考和感悟,體現了王镃在詩歌創作上的獨特才華和對人性的關懷。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