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信州水南 / 作者:徐照 |
眾寺臨溪水,東西屋數間。
詩傳叔倫句,真認貫休顏。
柳過深潭碧,人隨白鳥還。
斜陽三百里,高甚水晶山。
|
|
信州水南解釋: 《信州水南》是一首宋代的詩詞,作者是徐照。下面是對這首詩詞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詩詞的中文譯文:
眾寺臨溪水,東西屋數間。
詩傳叔倫句,真認貫休顏。
柳過深潭碧,人隨白鳥還。
斜陽三百里,高甚水晶山。
詩意和賞析:
《信州水南》以描繪江南信州一帶的山水景色為主題,展現了詩人對自然美景的贊美和思考。
詩的開篇描述了溪水旁邊眾多的寺廟和東西兩岸的房屋,這些景觀給人一種靜謐和寧靜的感覺。這里的寺廟和房屋構成了人類文明與自然景觀的交融。
接下來,詩中提到了"詩傳叔倫句,真認貫休顏"。這表明詩人對古人的詩詞傳承和傳統有所關注。通過引用叔倫和貫休,詩人表達了對傳統文化的尊重和認同。
在第三和第四句中,詩人描繪了一幅柳樹倒映在深潭中的景象,與白鳥相伴的人們沿著溪水回歸。這個畫面展示了大自然的寧靜和和諧,同時又表達了人與自然的相互關聯和共生。
最后兩句"斜陽三百里,高甚水晶山"則表現了夕陽的壯麗景象。夕陽的余輝映照在山巒之上,使得整個山脈看起來如同水晶般高聳入云。這種景象給人以莊嚴和壯觀的感受,也突顯了山水之間的和諧與美妙。
總體而言,《信州水南》通過對江南山水景色的描繪,展示了自然與人文的和諧相處。詩人通過贊美傳統文化、表達對大自然的敬畏之情和對和諧生活的向往,表達了對美好生活的追求。這首詩詞在形容自然景色的同時,也反映了詩人對社會和人性的深刻思考。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