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游雁蕩山八首·靈峰 / 作者:徐照 |
我來無一語,閑認昔游蹤。
誰種路傍樹,卻遮山上峰。
潭乾沉石露,人立去禽沖。
樵說仙橋險,因思在上封。
|
|
游雁蕩山八首·靈峰解釋: 《游雁蕩山八首·靈峰》是宋代徐照創作的一首詩詞。該詩表達了作者游歷雁蕩山的心情和對山景的贊美,以及對歷史的思考和對仙境的向往。
詩詞的中文譯文如下:
我來無一語,閑認昔游蹤。
誰種路傍樹,卻遮山上峰。
潭乾沉石露,人立去禽沖。
樵說仙橋險,因思在上封。
這首詩詞通過簡潔而富有意境的語言,將作者的情感和景觀融合在一起。下面是該詩詞的詩意和賞析:
詩意:
《游雁蕩山八首·靈峰》描繪了作者游歷雁蕩山的情景。詩中的"我"來到山上,但無法用言語表達自己的感受,只能靜靜地回憶過去的游歷。作者注意到路旁的樹木生長茂盛,遮住了山峰的景色,給人一種神秘而隱蔽的感覺。他看到山潭的沉石露出水面,禽鳥飛過潭面,激起漣漪。當地的樵夫告訴他仙橋險峻,因此他心生思緒,想象自己能夠登上那上封的仙境。
賞析:
這首詩以簡練的語言和深邃的意境展示了山水之間的美感。詩人在游覽雁蕩山時,不僅欣賞到了山峰的壯麗景色,還洞察到自然與人文的交融。詩中的"我"無法用語言來表達自己的感受,這種默然無語的狀態增添了一種神秘的氛圍。路旁的樹木遮住了山峰,給人以一種探尋與發現的期待感。潭中的沉石露出水面,禽鳥飛過,在這一瞬間展現了生命的活力和變幻的美。樵夫的話語則讓人產生遐想,想象著仙境的神秘和險峻。
整首詩詞以景物描寫為主線,通過對自然景觀的細膩刻畫,表達了作者對大自然的敬畏和對仙境的向往。同時,通過作者無言的狀態和對歷史的思考,也呈現了一種對人生和命運的思考。整首詩抓住了人與自然、人與歷史之間的關系,給人以啟迪和思考,展示了徐照獨特的藝術才華和對自然的敏感洞察力。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