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游雁蕩山八首·能仁寺 / 作者:徐照 |
寺置有碑傳,觀音巖石前。
殿高燈焰短,山合磬聲圓。
窗靜吹寒雪,舂鳴落夜泉。
清游人豈識,謂不似秋天。
|
|
游雁蕩山八首·能仁寺解釋: 《游雁蕩山八首·能仁寺》是宋代徐照的一首詩詞。以下是它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中文譯文:
寺廟內有一塊碑文,放置在觀音巖石前。
殿宇高聳,燈火微弱,山間回蕩著悅耳的磬聲。
窗戶靜靜地吹著寒雪,磨碎的谷物的聲音伴隨著夜泉的流淌。
清晨的游客們難以領悟,不禁感嘆這并不像秋天。
詩意:
《游雁蕩山八首·能仁寺》通過描繪能仁寺的景象,表達了作者對山寺幽靜、寧靜環境的贊嘆之情。詩中描繪了寺廟內的景物,如高聳的殿宇、微弱的燈火、回蕩的磬聲,以及窗戶外吹來的寒雪和夜泉的聲音。通過這些描寫,詩人表達了對自然與人文的融合,以及寧靜中所蘊含的美感的贊美。最后兩句則以清晨的游客們無法領悟這種美感為引子,表達了作者對這種美景的獨特感受和思考。
賞析:
這首詩以簡潔、自然的語言描繪了能仁寺的景色和氛圍,通過景物的描寫表達了作者對山寺幽靜、寧靜環境的贊嘆之情。詩中使用了豐富的意象,如高聳的殿宇、微弱的燈火、回蕩的磬聲等,給讀者帶來了一種身臨其境的感覺。窗戶靜靜吹著寒雪,舂碎的谷物的聲音伴隨著夜泉的流淌,給人一種靜謐、冷寂的感受。最后兩句則以清晨的游客們難以領悟這種美感為引子,映襯出作者對這種美景的獨特感受和思考。整首詩通過對自然景物的描繪,展示了作者對幽靜、寧靜環境的向往,以及對美感和生命的思考。
這首詩詞以簡練、精巧的語言描繪了山寺的景物和氣氛,展示了作者對自然與人文的融合、對寧靜環境的向往,以及對美感和生命的思考。通過細膩的描寫和意象的運用,使讀者能夠感受到山寺的幽靜與寧謐,領略到其中所蘊含的美感和哲理。同時,詩人對清晨游客無法領悟這種美感的描寫,也提醒人們在現實生活中應該更加敏銳地觀察和感受美的存在。整首詩詞以其意境深遠、意味豐富而引人入勝,展現了宋代山水詩詞的優美風采。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