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游雁蕩山八首·贈東庵約公 / 作者:徐照 |
白發(fā)白髭須,僧年八十余。
已成重閣在,別置一庵居。
客喜逢煎茗,童寒免灌蔬。
小師南北去,近日各無書。
|
|
游雁蕩山八首·贈東庵約公解釋: 《游雁蕩山八首·贈東庵約公》是宋代徐照所寫的一首詩詞。以下是對這首詩詞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白發(fā)白髭須,
老僧已經(jīng)八十多歲。
他已在山上建起了重重閣樓,
又建起了一座僧房。
他的客人喜歡品茗,
小僧們則不必吃素養(yǎng)寒。
我的小師弟南北離去,
最近的日子里都沒有消息。
這首詩詞以自然、淡泊的筆觸描繪了一位年邁的僧人的生活。作者通過描述老僧的白發(fā)、白胡子和八十多歲的年齡,展現(xiàn)了他的悠閑和安詳。老僧在雁蕩山上已經(jīng)建起了多層的閣樓,以及一座僧房,顯示出他在佛法修行的同時也專心致志地修建寺廟。客人們喜歡在這里品茗,而年幼的僧人們則不需要忍受寒冷,可以過上相對舒適的生活。然而,作者提到自己的小師弟已經(jīng)離開了,而近日卻沒有收到他的消息,暗示了時光流轉(zhuǎn)、人事無常的主題。
這首詩詞通過簡潔的語言和自然的描寫,傳達了對生活的淡泊和對時光的感慨。老僧的生活雖然簡樸,但卻充滿了寧靜與自在。他在山上修行,修建寺廟,并以茶待客,展現(xiàn)了佛教文化中的慈悲與喜舍之心。然而,作者通過提到小師弟的離去和消息缺失,增添了一絲離愁別緒,呼應(yīng)了人生無常的主題。整體而言,這首詩詞以平淡的文字展示了生活中的一些常態(tài),既有人情世故,又有禪宗的超脫與隱逸,給人以思考和共鳴的余地。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