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鷓鴣天 / 作者:趙子發 |
約略應飛白玉盤。
明樓漸放滿輪寒。
天垂萬丈清光外,人在三秋爽氣間。
聞葉吹,想風鬟。
浮空仿佛女乘鸞。
此時不合人間有,盡入嵩山靜夜看。
|
|
鷓鴣天解釋: 《鷓鴣天》是一首宋代詩詞,作者是趙子發。以下是這首詩詞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中文譯文:
約略應飛白玉盤。
明樓漸放滿輪寒。
天垂萬丈清光外,
人在三秋爽氣間。
聞葉吹,想風鬟。
浮空仿佛女乘鸞。
此時不合人間有,
盡入嵩山靜夜看。
詩意:
《鷓鴣天》描繪了一個秋夜的景象。詩中描繪了明月高懸,照耀在嵩山之外的天空,暗示了作者身處山間的寧靜夜晚。詩人感受到秋天涼爽的氣息,聽到樹葉被風吹動的聲音,產生了對風吹在女子發髻上的幻想。整首詩意境優美,給人一種靜謐、寧靜的感覺。
賞析:
這首詩通過對秋夜景象的描繪,展現了作者的情感和對自然的感悟。詩中使用了一系列意象來表達作者的思想和感受。首句"約略應飛白玉盤"描繪了明月高懸的景象,給人一種明凈、高遠的感覺。接著描述"明樓漸放滿輪寒",揭示了明月在樓閣間逐漸升起的過程,寒意逐漸增加。通過天空中的月光以及逐漸增加的寒意,詩人創造了一種寧靜而涼爽的秋夜氛圍。
詩的下半部分,描述了詩人在這個秋夜感受到的一些細微的感觸。"天垂萬丈清光外"意味著作者的心境超越了塵世的繁雜,進入了一種超然的境界。"人在三秋爽氣間"表達了作者在這個秋天的涼爽氣息中感到爽快和舒適。
接下來的兩句"聞葉吹,想風鬟。浮空仿佛女乘鸞"通過描述樹葉被風吹動的聲音,喚起了作者對風吹拂女子發髻的幻想,形象地表達了作者內心的情感和對美好事物的向往。
最后兩句"此時不合人間有,盡入嵩山靜夜看"表達了作者此時的心境已經超脫了塵世的喧囂,完全沉浸在嵩山靜夜的景象中,體會到了一種超然的美感。
整首詩以清新的語言、細膩的描寫和深邃的意境展現了作者對秋夜的感受和對自然的贊美,給人以寧靜和舒適的感覺,也表達了對超然境界的追求。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