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洞仙歌 / 作者:趙子發 |
荒山明月,下有云來去。
深夜纖毫靜可數。
問古今底事,留此空光,修月戶、猶是當年玉斧。
思君持羽扇,來伴微吟,水珮風環飲松露。
待勾漏丹成,約與輕飛,人間世、不知歸處。
更長嘯、余聲振林谿,見亂紅驚飛,半巖花雨。
|
|
洞仙歌解釋: 詩詞:《洞仙歌》
朝代:宋代
作者:趙子發
荒山明月,下有云來去。
深夜纖毫靜可數。
問古今底事,留此空光,
修月戶、猶是當年玉斧。
思君持羽扇,來伴微吟,
水珮風環飲松露。
待勾漏丹成,約與輕飛,
人間世、不知歸處。
更長嘯、余聲振林谿,
見亂紅驚飛,半巖花雨。
中文譯文:
在荒山上,明亮的月光照耀下,云彩來去。
深夜里,絲絲細毫的聲音能夠聽得見。
詢問古今的事情,留下這空靈的光芒,
修建月亮的門戶,仿佛還是當年用玉斧雕刻而成。
思念君子手持羽扇,來陪伴微弱的吟唱,
水珮和風環,一起飲著松樹上的露水。
等待時間流逝,待勾漏中的丹藥成熟,約定一起輕飛,
在人世間,卻不知道回歸的歸處。
發出更長的嘯聲,余音回蕩在林谿間,
看到紛亂的花瓣驚飛,像是半個巖石上的花雨。
詩意和賞析:
《洞仙歌》是宋代趙子發的作品,描繪了月下的山林景色和詩人的思念之情。詩中以荒山明月為背景,展現了靜謐的夜晚景色。通過描述夜晚的寂靜,詩人使讀者感受到了一種寧靜的氛圍。
詩人問及古今事物的真相,卻只得到空靈的回音。修建月亮的門戶,象征著對古代傳統文化的尊崇和傳承。這些表達了詩人對歷史的思考和對傳統文化的珍視。
詩中還表達了詩人對遠方的思念,他想念著遠方的人,希望他們能手持羽扇,與他一起微吟。水珮和風環是詩人想象中的美飾,與松樹上的露水一起飲用,凸顯了詩人對自然的熱愛和對遠方友人的思念。
詩的最后,詩人表達了對時光流逝的等待,期待著某種美好的歸宿。他發出長嘯,聲音回蕩在山谷中,見到紛亂的花瓣驚飛,仿佛看到了美好的變化和流轉。
整首詩以山林月夜為背景,通過描繪自然景色和表達個人情感,展示了詩人的思索和對美好事物的向往。詩中運用了寥寥數語,卻能勾勒出豐富的意象和情感,給人以美的享受和思考的空間。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