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西江月(十二之七) / 作者:張伯端 |
雄里內(nèi)含雌質(zhì),負陰抱卻陽精。
兩般和合藥方成。
點化魄纖魂勝。
信道金丹一粒,蛇吞立變龍形。
雞餐亦乃化鸞鵬。
飛入真陽清境。
|
|
西江月(十二之七)解釋: 《西江月(十二之七)》是宋代張伯端創(chuàng)作的一首詩詞。以下是對該詩詞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中文譯文:
雄里內(nèi)含雌質(zhì),
負陰抱卻陽精。
兩般和合藥方成。
點化魄纖魂勝。
信道金丹一粒,
蛇吞立變龍形。
雞餐亦乃化鸞鵬。
飛入真陽清境。
詩意:
這首詩詞傳達了一種煉丹的隱喻,表達了陰陽和合、陰柔和陽剛之間的完美平衡,以及人體內(nèi)部陰陽交融的精神和物質(zhì)轉化的過程。它描述了通過煉制金丹,蛇吞變龍,雞餐變鸞鵬的化境,最終達到飛入真陽清境的境界,這是修煉者在道教修真中追求的境界。
賞析:
這首詩詞以煉丹的隱喻來描述人體內(nèi)部陰陽相融的過程。詩中的"雄里"指代男性體內(nèi)的陽氣,"雌質(zhì)"指代女性體內(nèi)的陰氣。"負陰抱卻陽精"表達了陰陽相互依存、相互交融,形成一種完美的平衡狀態(tài)。"兩般和合藥方成"意味著只有陰陽相互和諧,才能形成煉丹的藥方,實現(xiàn)心靈和身體的升華。
詩中提到的金丹是道教修煉中的重要元素,它象征著內(nèi)丹之精華。"點化魄纖魂勝"描述了金丹的神奇功效,它可以點化人的精神與靈魂,使修煉者超越凡塵的束縛。
詩的后半部分描述了煉丹者通過吞噬蛇變成龍,吃雞變成鳳凰的過程。這是一種象征性的轉化,代表著修煉者在修行過程中逐漸超越人性的局限,獲得更高層次的境界。
最后,詩中描述了修煉者飛入真陽清境的境界。這是一種精神上的飛升,達到了心靈與身體的完美境界,實現(xiàn)了與道合一的境地。
總的來說,這首詩詞通過煉丹的隱喻,以及蛇吞變龍、雞餐變鸞鵬的象征,表達了修煉者在道教修真中追求內(nèi)外和諧、心靈升華的境界。它展示了中國古代對于修道與長生的向往和追求。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