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贈蘭江鞠明府 / 作者:趙湘 |
笛里聲飄柳色寒,縣齋深在白云間。
孤吟夜倚琴邊月,半醉秋登宅后山。
煙徑樹清苔蘚長,雨塘人散鷺鷥還。
蘭舟有客題詩望,溪上家家晚唱闌。
|
|
贈蘭江鞠明府解釋: 《贈蘭江鞠明府》是宋代趙湘創作的一首詩詞。以下是這首詩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中文譯文:
笛聲從笛中飄出,柳樹的顏色已寒涼,
縣齋深藏在白云之間。
孤吟的夜晚,我倚在琴邊,月光照耀著,
半醉的秋天,我登上宅后的山。
煙霧中小徑上的樹木清晰,青苔和蘚苔長滿了,
雨水塘邊人們散去,鷺鷥也歸來。
蘭舟上有一位客人題詩,遠眺著,
溪邊的每家每戶晚上都唱起了闌。
詩意:
這首詩詞描繪了一個景色宜人、寂靜而美麗的場景。詩人描述了笛聲飄揚、柳樹凋零的景象,表現出秋天的凄涼之感。縣齋藏在白云之間,給人一種安靜、隱蔽的感覺。夜晚,詩人獨自倚在琴旁,憑借月光的照耀,吟唱自己的心情。秋天的酒意使他登上宅后的山峰,領略秋天的美景。煙霧籠罩的小徑上的樹木清晰可見,青苔和蘚苔長滿了,展現出自然的寧靜和生命的延續。雨水塘邊的人散去,鷺鷥也歸來,預示著夜晚的臨近。在蘭舟上,有一位客人寫下了詩句,遠眺著美景。而溪邊的每家每戶晚上都唱起了闌,給整個景色增添了一份溫馨的氛圍。
賞析:
這首詩以簡潔而優美的語言描繪了一個秋天的景色,以及詩人在其中的情感體驗。通過對自然景色的描寫,詩人表達了對秋天的感受和思考,以及對人生的思索。詩中運用了對比手法,如笛聲與柳色的冷暖對比、縣齋的隱蔽與白云的明朗對比,以及孤吟的夜晚與半醉的秋山的對比,突出了詩人內心的獨白和情感的表達。同時,詩人通過描繪自然景觀中的細節,如煙徑上的清樹、雨塘邊的散人和歸鷺,展示了大自然的生命力和變幻之美。最后,詩人通過蘭舟上的客人和溪邊的家家晚唱闌,將自然景色與人們的生活融為一體,傳遞出一種和諧、溫暖的氛圍。
整體而言,這首詩詞通過對秋天景色的描繪和對人情景感的表達,展示了詩人對自然和生活的細膩感悟,以及對寂寞、溫馨和人生哲理的思考。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