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游峨眉十一首 / 作者:馮時行 |
豈但山儲秀,年多樹亦靈。
華夷供靜矚,參井入危經。
幽討真殊絕,神光卻渺冥。
正當存不議,聊使俗迷醒。
|
|
游峨眉十一首解釋: 《游峨眉十一首》是宋代馮時行的一首詩詞。以下是對這首詩詞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中文譯文:
豈但山儲秀,年多樹亦靈。
華夷供靜矚,參井入危經。
幽討真殊絕,神光卻渺冥。
正當存不議,聊使俗迷醒。
詩意:
這首詩詞描繪了游峨眉的景色,同時以景抒懷,表達了作者對峨眉山的景色和歷史文化的贊美,以及對社會境況和人心的思考。
賞析:
這首詩詞通過描繪峨眉山的自然景色,展現了山儲秀麗、樹木靈動的美景。峨眉山以其壯美的山峰、奇特的地貌和豐富的植被而聞名,作者用簡潔的語言表達了對這美景的稱贊。
接著,詩中提到"華夷供靜矚,參井入危經"。這兩句表達了峨眉山作為道教勝地的特點。"華夷供靜矚"意指來自中原和邊疆的朝貢使節們都前來峨眉山,以祭拜山神。"參井入危經"則指修行者進入危險的地下洞穴進行修煉,參悟道教經典。
接下來的兩句"幽討真殊絕,神光卻渺冥",表達了峨眉山作為修行圣地的獨特之處。在幽深的山谷中,修行者追求真理,經歷了獨特的修行過程。神光渺冥意味著修行境界超越了塵世的界限。
最后兩句"正當存不議,聊使俗迷醒",則是對社會境況和人心的思考。作者認為正當的事情不需要多言,只需要通過景色和修行的啟示,可以喚醒迷失的人們。這里融入了一種對修行境界的探索和對人生的思考。
總體而言,這首詩詞通過描繪峨眉山的景色和道教修行的特點,表達了作者對自然美景的贊美和對人生境界的思考,以及對社會的期望。它展示了作者對峨眉山獨特魅力的感受,并融入了對人生和社會的哲思,使得這首詩詞具有一定的情感和思想內涵。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