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游峨眉十一首 / 作者:馮時行 |
巖巒皆創(chuàng)見,草木半無名。
翠削山山玉,光搖樹樹瓊。
嶺云隨客袂,谷響答僧行。
清絕渾無寐,空山月正明。
|
|
游峨眉十一首解釋: 《游峨眉十一首》是宋代詩人馮時行的作品。以下是該詩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中文譯文:
巖巒皆創(chuàng)見,草木半無名。
翠削山山玉,光搖樹樹瓊。
嶺云隨客袂,谷響答僧行。
清絕渾無寐,空山月正明。
詩意:
這首詩描繪了作者在峨眉山游玩時的景象與感受。峨眉山蜿蜒起伏,山巒峰嶺交錯,每一座山峰都有其獨特之處,每一棵草木也有部分無名無姓。山峰如翡翠般削減,樹木如瓊瑤般搖曳生光。嶺上的云朵隨著游客的衣袂飄動,山谷中的回聲回應(yīng)僧人的行走。在這樣的環(huán)境中,作者心境清凈,沒有絲毫困倦,空山中的明亮月光照耀著大地。
賞析:
這首詩以簡潔精煉的語言描繪了峨眉山的壯麗景色,同時表達了作者在山間的寧靜和清凈的心境。通過形容山峰、草木和云朵的美麗,詩人展現(xiàn)了自然界的壯麗和神奇之處。詩中的"巖巒皆創(chuàng)見,草木半無名"表達了峨眉山的獨特之處,每一座山峰都有其獨特的形態(tài),草木雖然茂盛,但并非全都有名字。"翠削山山玉,光搖樹樹瓊"則形容了山峰和樹木的美麗景色,以寶玉和瓊瑤來比喻它們的珍貴和光彩。"嶺云隨客袂,谷響答僧行"描繪了游客行走時嶺上云朵的變幻和山谷中回聲的回應(yīng),表現(xiàn)了人與自然的互動。最后兩句"清絕渾無寐,空山月正明"以簡潔的語言表達了作者在這樣的環(huán)境中心靈的寧靜和安詳,空山中的明亮月光更加凸顯了這種寧靜之美。
整首詩以簡練的筆觸勾勒出峨眉山的壯麗景色和詩人的心情,通過對自然景觀的描繪,展現(xiàn)了作者對山水之美的感悟和體驗。同時,這首詩也表達了人與自然的和諧共生,以及自然環(huán)境對人心靈的洗滌和滋養(yǎng)的主題。通過賞讀這首詩,讀者可以感受到自然之美和內(nèi)心的寧靜,體會到與自然融合的愉悅和滿足。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