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游峨眉十一首 / 作者:馮時行 |
佛已歸無跡,吾當反自崖。
肺腸蠲墜露,衣佩結明霞。
陶令難忘酒,龐公亦有家。
下山人借問,姑射咤南華。
|
|
游峨眉十一首解釋: 《游峨眉十一首》是馮時行所作的一首詩詞,描繪了游歷峨眉山的情景和心境。以下是對該詩詞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佛已歸無跡,吾當反自崖。
佛已經回歸了無形的狀態,我應該回到自己的懸崖。
這兩句意味深長,表達了作者對佛教的思考和自身的追求。佛教強調超越世俗和物質,追求無我無物的境界,而作者意識到自己還未達到這種境界,需要回歸到自己的內心世界進行反思。
肺腸蠲墜露,衣佩結明霞。
內心的紛擾如肺腸般松弛,墜落的露珠閃耀著光芒,
衣物上佩戴的結霞明亮奪目。
這兩句描繪了作者在峨眉山的自然環境中感受到的寧靜和美好。肺腸蠲墜露意味著心靈的寧靜和解脫,而衣佩結明霞則象征著山間的清新和光明。
陶令難忘酒,龐公亦有家。
陶淵明難以忘懷美酒,龐德公也有自己的家園。
這兩句提到了陶淵明和龐德公,兩位古代文人,表達了對他們的敬仰和向往。陶淵明是南朝時期的著名詩人,他以酒為伴,追求自由自在的生活;龐德公是龐統的別稱,他是三國時期劉備的謀士,雖然身處亂世,但他也有自己的家庭和穩定的生活。
下山人借問,姑射咤南華。
下山的人向我借問,姑射和南華山。
這兩句表達了有人向作者請教下山的路線,姑射和南華山是峨眉山的附近山脈。這也暗示著作者對峨眉山的游歷已經結束,即將離開。
整首詩詞通過描繪自然景觀和抒發內心情感,表達了作者在峨眉山游歷過程中的心境和對佛教思想的思考。作者在山間感受到了內心的寧靜和解脫,卻又意識到自己還未達到完全超脫塵世的境界。此外,詩中還融入了對陶淵明和龐德公的敬仰和向往,展示了作者對古代文人的思想和生活態度的認同。最后,詩中提到的下山人向作者請教路線,象征著作者即將結束峨眉山之行,回歸塵世。整首詩以簡潔明快的語言描繪了自然景色和內心感受,通過詩人的游歷經歷和心靈體驗,傳達了對自我境界和人生追求的思考和探索。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