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和食筍二首 / 作者:馮時行 |
敢將蔬筍擬甘鮮,清瘦肥癡定孰賢。
氣味比僧從淡薄,支離似鶴要輕便。
未隨煙客登山屐,且輟江神飲馬錢。
一歲可能三百把,骨青髓綠配松仙。
|
|
和食筍二首解釋: 《和食筍二首》是宋代馮時行所寫的一首詩詞。這首詩描繪了蔬菜中的筍的清香和獨特之處,并通過對比表達了自己的感受和看法。
詩詞的中文譯文:
敢將蔬筍擬甘鮮,
清瘦肥癡定孰賢。
氣味比僧從淡薄,
支離似鶴要輕便。
未隨煙客登山屐,
且輟江神飲馬錢。
一歲可能三百把,
骨青髓綠配松仙。
詩意和賞析:
這首詩以描述筍的美味和特點為主題,通過對筍的比較和個人感受,表達了作者對筍的喜愛和推崇。
首先,作者稱筍為“甘鮮”,暗示著它的味道鮮美可口。接著,作者提到筍的特點,用了一系列的對比詞語來形容。他說筍的氣味比僧人用的香料還要淡薄,表達了筍清淡的口感和獨特的香氣。他又說筍的支離狀態像鶴一樣輕盈便捷,強調了筍的外形和質地的特點。
詩的后半部分,作者提到自己未隨煙客登山履,而是停下來欣賞江神、飲用馬錢的美景。這表明作者對自然景色和生活中的美好事物有著敏銳的感知和欣賞之情。
最后兩句“一歲可能三百把,骨青髓綠配松仙”,通過對筍的生長周期和外觀特點的描繪,展示了筍的獨特之處。筍每年可能長出三百把,而且骨質呈青色,髓心綠色,與松樹精神相輔相成。
整首詩以簡練的語言描繪了筍的美味和特點,并通過對比和景物描寫,展示了作者對自然和生活的熱愛和贊美之情。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