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和何子應夜讀書 / 作者:馮時行 |
軒頊握元氣,堯舜法令疏。
三王備文物,古意漸欲無。
周平一東轍,列國異車書。
祖龍失云雨,大漢天為謨。
后更十數姓,年歷幾千余。
滄海屢清淺,興亡如合符。
生平笑書簏,遠覽資良圖。
滑凈一棐幾,萬代忽森如。
佳處仍三復,此意良不虛。
豈無太乙來,青藜夜相呼。
挈我游太初,天地和蝸廬。
以思不如學,圣言豈欺予。
|
|
和何子應夜讀書解釋: 《和何子應夜讀書》是宋代馮時行所作的一首詩詞。這首詩以古典的形式,表達了對歷史文化的思考和對學習的推崇。下面是這首詩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軒轅帝握有天地之元氣,堯舜之治國法令寬松。三代君王留下了豐富的文物,但古老的精神漸漸消失。周朝平定東方,各國的車書卻各不相同。祖龍失去了云雨的力量,大漢王朝天命之謨已經無從尋覓。后來出現了十幾個姓氏,歷經幾千年的演變。滄海雖然多次清淺,興亡變遷卻如同預定的符號。我一生笑看著書籍的堆積,遠遠眺望著優秀的圖像。時間荏苒,幾棊局面已經發生了許多變化,萬世的光輝卻突然濃郁起來。美好之處不斷重復,這種意義絕對不是虛幻的。難道沒有太乙神仙前來,邀請我一同游歷太初之時的天地,與蝸牛一起和諧相處。相比于空想思考,學習更加具有價值,圣人的教誨豈會欺騙我。
這首詩以古代神話和歷史為背景,表達了對歷史文化的思考和對學習的重視。詩人通過對古代帝王、文化遺產和歷史興衰的描繪,表達了對古老文化衰落的遺憾之情。詩人提出了學習的重要性,認為學習是超越個人的思考和認識世界的途徑。他批判了空洞的幻想,強調實踐和學習的重要性,認為真正的智慧來自于對知識的積累和學習的實踐。整首詩以意境深遠、意味深長的方式,展現了對歷史文化的思考和對學習的推崇,體現了宋代士人的學識與情懷。
這首詩的語言優美,意境深遠,通過對歷史和文化的描繪,表達了對古老文化的敬仰和對學習的追求。詩人運用了寓言和象征手法,使詩詞充滿了哲理和思索。整首詩的節奏流暢,表達了詩人對歷史的沉思和對學習的推崇,給人以思考和啟迪。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