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巖 / 作者:馮時行 |
曠絕無人境,超然乃真游。
如何許世俗,踏破蒼苔幽。
我知大士心,月印千江秋。
示跡蓋偶爾,雨罷云亦收。
層巒擁肺腑,修干騫龍虬。
巉巖近恐墜,窈窕翠欲流。
標指諒非月,索劍寧刻舟。
倚杖聽松風,聊為信宿留。
|
|
中巖解釋: 《中巖》是宋代馮時行的一首詩詞。以下是它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中巖
曠絕無人境,超然乃真游。
如何許世俗,踏破蒼苔幽。
我知大士心,月印千江秋。
示跡蓋偶爾,雨罷云亦收。
層巒擁肺腑,修干騫龍虬。
巉巖近恐墜,窈窕翠欲流。
標指諒非月,索劍寧刻舟。
倚杖聽松風,聊為信宿留。
詩意和賞析:
這首詩描繪了一個曠野無人的環境,詩人超然自得地游玩其中。他驅使自己踏破了荒山中的苔蘚,超越了塵世的紛擾。詩人深知大士的心境,明白月光照耀下江水的秋色。他認識到這些景象只是偶然顯露,待雨停云散后,它們便會消失。山巒層疊環繞,仿佛擁抱著詩人的內心,使他的靈魂得以升騰,如同修行的神龍。然而,險峻的巖石近在眼前,仿佛隨時有可能墜落,而柔美的翠綠又宛如流動的溪水。詩人指出,這些景物并非只是月亮的投影,他索性丟棄了劍舟,不再去刻意追求。他靠著拄杖倚聽松風,只是隨意地停留下來。
這首詩以自然景色為背景,展示了詩人超然世俗的心境。他在荒山野嶺中游玩,超越了世俗的束縛,追求內心的寧靜與自由。詩中使用了豐富的意象描寫,通過山水的形象來表達詩人的情感和境界。山巒、巉巖、蒼苔、翠流等景物,與詩人的心境相互映襯,形成了一幅富有意境的畫面。詩人的態度是寧靜、超然的,他不再追求功名利祿,而是選擇靜心聆聽大自然的聲音,感受內心的寧靜與自然的美好。整首詩以自然景色的描寫為主線,通過揭示人與自然的關系,表達了詩人追求心靈自由和超越塵世的理想。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