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游白鶴山 / 作者:馮時行 |
草樹煙云滿眼秋,長河橫嶺共悠悠。
覓歸未得登臨怯,與世相違俯仰愁。
萬里音書無過雁,百年心事倚危樓。
西風早晚催征馭,卻向青衣江上游。
|
|
游白鶴山解釋: 《游白鶴山》是宋代詩人馮時行創作的一首詩詞。以下是該詩詞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草樹煙云滿眼秋,
長河橫嶺共悠悠。
覓歸未得登臨怯,
與世相違俯仰愁。
萬里音書無過雁,
百年心事倚危樓。
西風早晚催征馭,
卻向青衣江上游。
中文譯文:
山中的草木、煙霧和云彩充滿了秋天的景象,
長長的河流橫穿在嶺上,顯得無邊無際。
我追尋著回家的路,卻未能登上高山,膽怯不已,
我與世界格格不入,時而仰望、時而低垂心生憂愁。
千里之外的音信只能由候鳥帶去,
百年來的心事寄托在搖搖欲墜的樓上。
西風早晚催促著行軍的號角,
而我只能漫游在青衣江畔思念家鄉。
詩意和賞析:
《游白鶴山》這首詩詞描繪了一個游子在山中徘徊的情景,以及他對家鄉的思念和追求歸途的渴望。通過山中的景物描繪,詩人展現了秋天的景象,草木蔥蘢、煙霧和云彩交織在一起,給人以靜謐而凄美的感覺。長河橫穿在嶺上,給人以廣闊而無邊的感覺,象征著游子與歸途之間的隔閡和困難。
詩中的主人公覓歸未得,他渴望回家,卻因為膽怯而未能登上高山,與世界格格不入。他與世界相違,無法融入現實,因而產生了俯仰之間的憂愁。這種情感表達了游子在異鄉的孤獨和困惑,以及對歸途的渴望。
詩中還提到了候鳥將音信帶走的意象,這象征著遠離家鄉的游子只能通過季節遷徙的候鳥來傳遞信息,與家人的聯絡漸行漸遠。而百年來的心事則倚托在危樓之上,表達了游子在異鄉的心事和牽掛,以及對家鄉的深深眷戀。
最后兩句詩中,西風催征馭,意味著時機已到,行軍的號角吹響,游子應該踏上回家的征程。然而,詩人卻選擇了沿著青衣江畔漫游,這種轉折給人以思索和遺憾的情感。整首詩詞以才子游子的視角,通過對自然景物的描繪,表達了游子在異鄉的孤獨、迷茫和渴望,以及對家鄉的深深眷戀和牽掛之情。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