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菩提樹 / 作者:方信孺 |
庭前雙樹尚依然,何處猶參無樹禪。
一自老盧歸去后,年年長結萬燈緣。
|
|
菩提樹解釋: 《菩提樹》是宋代作家方信孺創(chuàng)作的一首詩詞。以下是詩詞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中文譯文:
庭前雙樹尚依然,
何處猶參無樹禪。
一自老盧歸去后,
年年長結萬燈緣。
詩意:
這首詩以庭院前的兩棵樹為主題,表達了作者對菩提樹和禪修的思考。菩提樹在佛教中象征著菩提心、覺悟和解脫,而禪修是佛教修行的重要方式。詩中通過描繪樹木的存在和禪修的缺失,探討了修行的意義和價值。
賞析:
首句"庭前雙樹尚依然"展現(xiàn)了庭院前那兩棵樹的堅韌和執(zhí)著。這里的"尚依然"可以理解為它們?nèi)匀粓猿稚L,不受外界環(huán)境的影響。這種堅持可以被視為修行者在面臨外界誘惑和困擾時保持內(nèi)心的穩(wěn)定和冷靜。
第二句"何處猶參無樹禪"暗示了禪修的缺失。"何處猶參"意味著雖然禪修在哪里都可以參與,但現(xiàn)實中卻沒有樹禪可供修行。這里的"樹禪"指的是坐禪時所依靠的樹木,也象征著修行者的心靈寄托和安定。
接下來兩句"一自老盧歸去后,年年長結萬燈緣"表達了老盧(可能是一位修行者)離去后,修行者們年復一年地繼續(xù)結緣萬燈。這里的"萬燈緣"可以理解為修行者們點亮的無數(shù)燈盞,象征著他們的修行心和智慧的光芒。
整首詩通過描述樹木和禪修的對比,表達了對修行的思考和愿景。盡管禪修的條件有時無法滿足,但修行者仍然堅定地追求菩提心和覺悟,通過點亮內(nèi)心的燈盞來照亮自己和他人的道路。這種對修行的執(zhí)著和希望在詩中得到了表達。 |
|